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危机研究中的符号社会——一种生物社会学的考察视角
    ——一种生物社会学的考察视角470155

    作者:甘莅豪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摘要:

    学术场域实际蕴涵了两个社会:学者社会和学术符号社会。布迪厄的反观社会学关注学者社会,把符号看成学者的象征资本,从社会学角度剖析学者社会中的学科结构、学术利益和学者性向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从而探究学术场域知识生产的主观性。而本文则关注学术符号社会,以危机研究为案例,一方面把学者看做符号的生命源泉,从生物社会学角度剖析符号社会中符号的诞生、成长、竞争和繁殖,从而探究学术场域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另一方面对危机研究中符号概念混乱的学术状况重新梳理,并试图将这些概念符号归入新的符号社会组织结构中。

    Abstract:

    Academic field actually contains two societies:the society of scholars and the society of academic symbols.Pierre Bourdieu considers the symbols as scholars’s capital and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academic structure,academic profits,and scholar’s quality for scientific research.Then he explores the subjectivit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production.Different from Bourdieu,the paper considers the scholars as the life source of symbols and analyses the birth,growth,competi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symbols.Then the study explores the formation,development and extinction of academic field on the case of crisis study.

    “深化改革”“持续发展”与“和谐稳定”是当今事关中国建设全局的三大主题。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社会阶层差距日益扩大、粗放性发展不可持续、核心价值观的迷失与亟待重建,政治、经济、生活领域中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同时由于媒介技术革新导致信息传播日益透明化、快速化、放大化,公众可以迅速知晓危机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介入监督、评判管理部门处理危机的整个过程。而一旦管理部门对危机处理不好,就直接影响了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并可能进一步促发新的危机,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由此,这就给中国学界提出了一个崭新、急需解决的学术课题——危机研究。

    危机研究从其诞生起,就是一个跨学科问题。然而,面对同一个新兴课题,由于学术传统、学术兴趣、学科地位、研究经历和研究目的不同,学者们对危机研究的概念使用、体系建构和研究方法都呈现出多元状态。这种多元状态一方面从不同视角加深了我们对危机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彼此对话、竞争、排斥,从而使“危机研究”这个学术场域呈现为一幅充满生气,又含混复杂的学术生态图。进一步说,“危机研究”课题的提出,直接打破了传统系所之间的学科建制,使得学者们不能局限于在传统的学术领域中摇旗呐喊,而必须迫切了解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视角,从而促使不同学科的学者在同一个场域中展开对话。

    尽管对话促进了危机研究的深入,可是在展开对话和辩论的过程中,由于大家对概念定义的理解不同,对概念关系的认识不同,又非常容易产生“鸡同鸭讲”的沮丧和无奈,从而深刻感受到学科壁垒之间的不可通约性。由此,也提出了另一些研究问题:学术概念符号的性质特征,它是如何形成、发展,甚至消亡的,它和学术场域有何关系。我们知道,有些新兴的学科场域能够在学者中形成内聚力,从而突破传统学科建制,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而有些学术场域却始终处在一种松散状态,即学者们始终处于积极对话,却不可通约性的困惑之中,还有些学科场域随着学科问题失去人们的兴趣,随之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这些表现和学术符号又有什么关系?

    一 “学术场域”中的“符号社会”

    虽然不是最早研究学科兴衰的,但是最早提出“学术场域”概念的是法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布迪厄。他从社会学角度进入哲学领域,用社会学方法探讨科学知识的社会状态和组织情况。和库恩在《科学的革命》中所持观点相似,他认为科学并非全是客观的产物,即评判是否科学的标准并不总是根据科学对象确定的,而是学术场域中的学者们利用自身的资本、地位、能力,维护自身利益,经过一系列斗争、妥协、博弈、胜出而最后确定的。

    学术场域不仅仅和学者有关,还和学术符号有关。布迪厄在《言语是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等多本著作中谈及语言符号在“学术场域”中的作用。他认为语言符号是学者们可资利用的象征资本之一,是学者们“通过把构成其单独的以及集体经验的所有东西附加于信息之上,从而有助于生产他所感知和欣赏的信息”,即学者会把他在学术生活中获得的各种经验添加入符号信息中,从而生产出符合他要求的知识。[1]然而,虽然布迪厄探讨了学者社会关系对符号的影响,可是他把语言符号或者笼统视为话语,或者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个单独个体,从而忽视语言符号之间可能会形成各种“符号关系”。而这些“符号关系”往往很可能会反作用于人的社会场域,就像虽然打牌人的技术高低很重要,但是扑克牌符号组合关系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打牌人的胜败。

    其实,索绪尔所建立的现代语言学的两大主轴就是围绕“符号关系”展开的。索绪尔提出“符号场域”中存在两大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组合关系也叫句段关系,可比做横向水平关系,就是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聚合关系也叫联想关系,即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它们自然聚集成群,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这两种关系的提出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思潮兴起,并对社会学、人类学、叙事学等社会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索绪尔在提出这两种关系的时候仅仅把符号看成无生命的建筑材料,而不是有生命的社会个体,即它们只是机械地组合、排列、堆砌和建构成符号大厦。下面这个来自索绪尔《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