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网络媒体在风险沟通中的应用——以新浪微博“微访谈”为例
    ——以新浪微博“微访谈”为例

    作者:王凤皎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摘要: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网络舆情影响力的扩大,互联网逐步成为民意表达的场所,也成为政府和有关机构进行风险沟通的主要媒介之一。网络媒体在报道舆情事件、进行风险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微访谈”作为基于微博而建立的新型访谈形式,以其开放性、透明性、参与性等特征,为普通网友与嘉宾进行直接沟通提供了一个新型平台。本文简要分析新浪微博“微访谈”的发展现状,并以“解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微访谈为例,对访谈嘉宾的回应方式进行分析。文章认为:“微访谈”可以被广泛应用于风险沟通中,成为公众参与风险信息的新渠道、政府促进协商民主的新手段,对实现政府有关部门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Internet media and increasing impact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Internet has now become a place for public idea expression and one of main media for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risk communication.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ublic events report and risk monitoring improvement.Micro-interview,as a new interview type on the basis of micro blog,provides the public an opportunity to directly communicate with distinguished guests due to its openness,transparency,and engagement.This dissertation gives a brief analysis of Sina micro-interview’s development,and comments on the guests’ response by taking an example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micro-interview.This paper holds an opinion that micro-interview can be widely used in risk communication and works as a new way for public to participant in risk information and for government to promot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since it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government-public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基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传媒形态,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与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共同发挥新闻传播作用的重要媒介形态,并日益成为大众主流媒体,不断渗入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总数已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年底提高了4个百分点,达到38.3%。[2]网民数量的攀升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为网络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微访谈”是建立在微博基础上的访谈类产品,目前新浪、腾讯、搜狐等几大微博纷纷利用“微访谈”这一新兴平台促进普通网民与专业人士、明星嘉宾的互动和交流。本文探讨了新浪微博“微访谈”发展现状,并以“解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微访谈为例,分析了该“微访谈”在对待网友提问时呈现出的几大特点,阐释了“微访谈”在风险沟通中的应用,得出“微访谈”是公众获得风险信息的新渠道和政府促进协商民主的新手段的结论。

    一 网络媒体在风险沟通中的特点和作用

    (一)网络媒体及其特点

    网络媒体,是指借助国际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3]按照学术界较为流行的划分方法,中国的网络媒体大致分为四类[4]:第一类是中央新闻单位网站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单位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站、中青网、光明网等;第二类是地域性新闻网站,如东方网、北方网、红网等;第三类是具备新闻登载资格的独立商业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等;第四类是其他各类媒体网站,如中国金融网、东北新闻网等。然而,随着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博客、微博等媒介形式竞相成为网友关注社会热点、表达个体心绪的阵地。目前,我国网络媒体的种群在迅速扩大,已经成为信息量最大、传播范围最广的新闻媒体。

    网络以其本身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匿名性,以及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个人传播等于一体的特点,为信息的传播和舆论的形成创造了极大的便利。网民不仅能够利用网络媒体浏览资讯,而且可以通过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方式对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网民与网民、网民与媒介之间形成即时互动;这些观点和意见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形成社会舆论。随着网络舆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互联网逐步成为民意表达的场所,也成为政府和有关机构进行风险沟通的重要媒介形式。在风险沟通中,网络媒体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舆论内容多元化

    在风险社会,定义风险变得复杂,而建构风险的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媒体是风险沟通的主要媒介,也是风险沟通的主体之一。意见发散是舆论的基本特性,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网民纷纷利用多种媒介形式对各种社会问题、舆情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出现了分布于社会各处的意识传动。[5]在网络环境中,这种发散特性表现得更加明晰。网络媒体本身具有的自由性、共享性、个性化和开放性,以及网络传播对普通民众话语权的解放和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表达自由,激发了网民的表达欲望。网民可以对社会事务畅所欲言,并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教育、军事、体育、娱乐等各个领域的舆情事件加以评论。由于网民层次不一、素质有别,认知水平也有差异,因此言论内容也鱼龙混杂,既有积极向上的观点意见,也有客观中立的评论,还有消极偏激的谩骂攻击,甚至不乏低俗、虚假、暴力等信息,舆论内容呈现出多元化,各种舆论群体都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舆论。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打破了公众与政府之间信息的不对称。

    2.传播速度快捷化

    在网络媒体的环境中,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被打破,舆论形成和传播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一旦有突发性灾害事件或重大新闻发生,网络媒体常常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进行跟踪、滚动报道,捕捉事件最新动态,吸引受众注意。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共享性、个性化和开放性,重大社会事件在网上引发公众普遍关注的同时,很容易引发共鸣、形成舆论。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到5分钟,一位云南的网友就在其博客中发布了地震的消息;几乎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