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驻马店市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实证分析

    作者:高明 范国荣 海保国 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摘要: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工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进而实现其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等向城市居民转化的过程。近年来,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带来“多赢”效应,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制约,农民工虽然进入城市,却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成为游离于城乡之间的“边缘群体”。本文以驻马店市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现状作为实证,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建议。

    一 农民工市民化定义及内涵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户籍在农村,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人口。包括本地非农就业的农民工和外出从业的农民工两个部分。除特殊说明外,本文农民工主要指外出从业的农民工。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工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如居留权、选举权、受教育权、劳动与社会保障权等,进而实现其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等向城市居民转化的过程。根据转化程度不同,农民工市民化可划分为职业转变、地域转移和融入城市三个明显的阶段性过程,其中职业转变、地域转移只是外部特征,而实现融入城市才是市民化的真正内涵。

    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相对滞后,决定了中国的市民化道路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不能采用“农民→市民”的直接转变,必须选择“农民→农民工→市民”的分阶段转化模式。从当前实际看,“农民→农民工”的转化比较顺利,而“农民工→市民”的转化相对缓慢。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农民工市民化工作提升到重要议事日程。

    二 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

    驻马店市是河南省典型的农业大市,拥有农村劳动力486万人,据调查资料测算,2012年末全市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57万人,并连续5年保持在200万人以上。其中,在本地转移(即本地农民工)7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4.8%;异地转移(即外出农民工)18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8.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成为河南省较大的劳务输出大市。农民工市民化作为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农民工由最初的无序流动到目前的有序转移,务工队伍不断壮大。但当前正值“农民工→市民”的过渡阶段,受经济基础、社会环境、政策体制等诸多因素约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仍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1.以自发外出为主,“逆市民化”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驻马店市通过政府组织、学校培训、中介搭桥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从输出效果看,仍不能满足农民工市民化需求,有组织转移的农民工比重不足13%,大部分农民工仍以自发为主,靠血缘、地缘、人缘等“襟带”关系,结伴而行。这种自发式的无序流动极易形成劳动力市场供求脱节,“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逆市民化”现象时有发生。

    2.以周期流动为主,季节性和兼业性市民化相对明显

    目前,大多外出务工农民仍不愿放弃农业生产,继续保留着对承包土地的承包和经营权,除利用农闲时间务工外,农忙季节不得不返乡从事农业,具有“亦工亦农”两不误的兼业性。据调查,2012年驻马店市务工时间不足6个月的农民工占20%,其中4%的农民工从业时间在3个月以下。这种“亦工亦农、亦城亦乡”的“候鸟式”流动就业,与新市民的职业要求相差甚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转变。

    3.以粗放就业为主,“新市民”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

    外出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环境差、危险系数高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城市居民不愿干的建筑施工、矿山采掘、环卫清洁等脏、累、差工种,容纳了60%以上的农民工。而这类粗放型企业一般缺乏严格管理,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不高。驻马店市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例仅占22%、参加工伤保险的不足20%,大部分农民工权益难以保障。

    4.以低薪收入为主,定居城市的经济压力较大

    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水平虽有明显提高,但与城镇在岗职工相比、与实际劳动强度相比,农民工仍处于低薪阶层。2012年驻马店市农民工月平均工资2463元,虽比城镇在岗职工高出28元,但与全国、全省相比分别低1434元、648元。其中,有15%的农民工月工资不足2000元,七成以上的农民工无固定职业和收入,部分农民工将工资寄回家乡后仅够维持基本生活,与城市的高消费形成明显反差,继续定居城市、转为市民的经济压力较大。

    三 农民工市民化制约因素

    目前,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较多,既有自身问题,也有社会原因,还有制度约束,个别因素甚至已成为阻碍市民化进程的关键。

    1.自身因素

    (1)外出理念偏差是内在因素。一方面表现在农民工小富即安的务工理念,大多把外出的目标定位于提高收入、摆脱贫困,把“亦工亦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