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
城市组团式发展是指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市组团,通过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工和快速便捷的交通联系,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城市集群,共同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是国内外城市空间发展和形态演变的客观趋势,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立足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决策。为落实河南省城市组团式发展的战略部署,周口市紧密结合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审时度势,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提出周口市要“建设复合型核心城市,构建周口(川汇区)、项城、淮阳、西华和商水城市组团,推进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的构想。
一 城市组团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城市组团是指距离中心城区30公里左右,空间相对独立、基本服务功能完善、与中心城区分工合理、联系密切的城区,包括中心城区周边基础较好的县城、县级市市区和符合条件的特定功能区。促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有利于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以大带小、以小补大、相互促进的城市集群发展优势;有利于优化城市形态,避免“城市病”,实现城市科学有序发展;有利于整合空间资源,在全市形成统筹发展的良好格局。实行城市组团发展,及时组织、科学引导和优化城市发展形态,能有效避免传统农业大市在城镇化进程中走弯路、走错路,真正走出一条符合传统农区实际的科学合理的城镇化道路。
二 周口市推进城市组团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快,中原城市群已形成覆盖全省域的新格局,中原经济区东南部的黄淮4市以及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亳州4市普遍发展水平偏低,是中原经济区“三化”战略中的重要开发地区,该板块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发展极核来引领带动区域发展。周口作为地区中心城市,交通四通八达,是全省唯一具备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大交通格局的省辖市,西华通用机场已签订项目合作协议,近期将开工建设,它处于“黄淮、京九产业轴”的战略连接点,肩负着发展多种战略产业的重任。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清楚认识到,周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区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城市规模与人口大市不相称,而且经济总量明显偏小,基础设施薄弱,2012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6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70.6万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9.64亿元,仅占全市的9.5%,产业集聚效应不足,缺乏辐射周边的“带动力”,规模产业的“支撑力”和宜居环境的“吸引力”,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不强,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不够,难以有效地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这些问题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周口若想实现富民强市,缩短与全省、全国兄弟地市的差距,必须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通过集中打造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构建跨越发展的核心平台,打破“均质慢化”发展的惯性,按照“有机集中”的思路,建立起主导产业体系和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发展极核,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吸引能力,增强城市中心带动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以中心城区川汇区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整合发展要素和优势资源,联合项城、淮阳、商水、西华,打造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城市集群,使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互相依托、协同发展,实现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能级的全面提升,辐射带动其他五个县市区全面发展。
三 周口市推进城市组团发展的有利因素
1.农业基础雄厚
周口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基础性资源如土地、农副产品等的配置相对较充裕。2012年周口(川汇区)、项城、淮阳、西华和商水5县(市、区)共有耕地面积535.7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3%。粮食总产量348.36万吨,油料作物总产量25.21万吨,粮食和油料作物产量分别占全市总产量的45%、69%;猪、牛、羊、禽年底存栏分别为244.71万头、26.51万头、112.35万只、2511.58万只,全年出栏猪、牛、羊294.63万头、21.59万头、125.99万只;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34.15万吨、11.02万吨、2.57万吨。通过城市组团发展,加大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周口必将成为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