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与世界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谢谦 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摘要:

    本研究分析了中国与世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首先,从中医药原材料环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研发环节分析了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其次,剖析了中国中医药产业在世界天然药物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医药产业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不断增长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中医药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监管不成体系、缺乏创新产品、附加值低和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最后,对我国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和预测。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deeply study and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endency of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dustry in China and all over the world.It firstly discussed the current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TCM industry in China through analyzing the raw material,production,circulation,and R & D parts,which dissected the position and impact of TCM industry of China during the world-wide structure of natural medicine industry.It indicates that TCM industry is in a period of scale expanding,service quality improving and external trade growing.However,it also exposed many problems,like imperfe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stitution,unsystematic monitoring and control,low additional value of innovative products,and unreasonable external trading structure.And finally,it analyzed and forecasted the future developing tenden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一 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应该对中医药产业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科学技术部共同完成的《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研究报告》对中药产业的界定为:中药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事中药的经营和研究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部门。该部门以中药为专业范围,围绕人们对中药的各种需求进行分工和合作,通过一系列活动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产生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本报告采用此定义范畴。

    从中药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中医药产业体系构成包括:中药原材料、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与中药相关的知识经济。本报告重点选取了中医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见图1)。

    图1 中药产业链

    (一)中药材(中药农业)发展现状

    中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中药资源丰富。我国现有中药资源12772种,其中包括11118种药用植物(占比:87%),1574种药用动物(占比:12%),80余种药用矿物(占比:不足1%)。[1]其中药用动物、植物资源是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中药材资源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市场结构,从而影响产业的发展和绩效。

    中药材资源中将近80%来自野生资源。由于没有合理地开发和利用,长期以来,违反自然发展规律,过度地采收、捕猎,导致野生动物、植物药材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医药资源的再生能力,从而造成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相关统计显示,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植物药材将近70%。目前,在常见的近400种动物、植物药材中,已经有将近100种中药材资源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例如:冬虫夏草、暗紫贝母、梭砂贝母等野生资源的破坏程度十分严重,正沿着“越贵越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恶性循环而走向衰竭。人参、厚朴、杜仲、黄柏、黄芪、天麻、黄连等野生个体濒临灭绝,当归、川芎、三七、北沙参等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2]

    在我国1000多种中药材中,人工种植的品种超过200种。由于对中药资源的种植、养殖没有规范地统计,搜集到的零散数据显示,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受中药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波动较大。1~3年生的中药种植面积每年约500万亩,2001年的种植面积将近600万亩,之后两年因种植面积较大,丰收后难以销售,2003年种植面积开始出现大范围下降,种植面积低于400万亩。加之国家对于农业政策的调整,减免农业税,鼓励粮食生产,导致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递减。从2008年开始,这种局面开始发生转变,中药材价格上涨及需求加大,农民对于中药材的种植意愿高涨,种植面积也开始大幅度提升。特别是随着国家和各省市区相继出台《“十二五”时期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将中医药的发展定位于绿色支柱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上升,2010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700多万亩。

    为了保证我国中药材的质量,必须不断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为此,我国从2002年开始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GAP。在GAP框架下,实行中药生产的全过程监控,并不断推广中药材的基地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

    目前,我国中药行业下述现象较严重:无序开发导致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中药材大量采挖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传统中药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基础上,需要注重三个平衡。首先,做到中药开发与保护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平衡。大力发展名贵药材的栽培、养殖,通过人工养育及科学管理,逐步形成半野生栽培状态的资源群,满足生产需要。其次,做到中药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同时,需重视中药材种植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加大对资源的保护力度,保护应以大力发展人工种植与保护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相结合。最后,做到中药材种植与规模化生产之间的平衡。对适合规模化种植的大宗品种鼓励规模化、基地化种植,而对有其独特适生长区域的东北人参等中药材,则不进行规模化种植。

    (二)生产环节

    1.我国中医药生产的总体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发展迅猛,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中医药制造业的增长势头更为强劲。如图2所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中医药制造企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