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美缅关系 “常量”与“变量”影响

    作者:刘鹏 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摘要:

    美缅关系分别受到“常量”和“变量”的影响。“常量”因素对美缅关系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变量”因素对美缅关系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常量”和“变量”共同构成影响美缅关系的“函数”。美缅关系中的“常量”包括美国对缅政策的利益诉求和缅甸对美政策的利益诉求。具体而言,美国对缅政策的利益诉求包括:防止缅甸发展核武器;昂山素季获释并参加政治进程,缅甸实现美国式民主;保障美国在缅经济利益;避免中国在缅独大和拉拢东盟。缅甸对美政策的利益诉求则包括:维护缅甸的主权与独立;维护缅甸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追求国际承认,寻求美国支持,促进国内发展;缅甸对美政策中的中国因素。美缅关系中的“变量”因素包括:昂山素季的态度与缅甸民主改革进程;民族地方武装问题的解决与国内和平。

    2009年以来,美国与缅甸关系由敌对迅速实现了正常化,其速度之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我们认为,美缅关系的转变需要从更长的时间段进行考察,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美缅关系转变的背景;此外,尝试建构影响美缅关系的理论框架对于我们认识当前的美缅关系并对今后的美缅关系发展趋势作出展望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试图以美缅关系中双方各自的利益诉求作为影响美缅关系的“常量”,以影响美缅关系的不确定性因素作为“变量”,构建对美缅关系的初步分析框架。

    一 “二战”后美缅关系回顾

    “二战”后的美国与缅甸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是1947~1988年、1988~2009年、2009年至今。

    (一)1947~1988年:美缅关系正常化下的波动

    1947~1988年期间,缅甸处于两个不同的阶段:1962年以前,缅甸基本上处于吴努政府的议会民主制时期;1962~1988年,则主要处于奈温军人政权时期。在此期间的41年中,美国则经历了8届政府,分别是民主党的杜鲁门时期(1945~1953年)、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年)、民主党的肯尼迪时期(1961~1963年)、民主党的约翰逊时期(1963~1969年)、共和党的尼克松时期(1969~1974年)、共和党的福特时期(1974~1977年)、民主党的卡特时期(1977~1981年)、共和党的里根时期(1981~1989年)。在此期间,美缅关系都基本处于正常化状态下。

    1947年1月《昂山-艾德礼协定》签署,英国同意缅甸完全独立,1948年1月缅甸正式独立。1947年9月,美国在缅甸正式独立之前就与缅甸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缅甸仰光设立大使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之后,美国一直为缅甸提供三个方面的援助:经济援助、军事援助和禁毒援助。鉴于缅甸国内存在的左派共产主义力量较为强大,这一时期美国对缅甸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防止缅甸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同时防止中国对缅甸的共产主义渗透。美国经济援助的最初目标就是防止中国向缅甸进行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扩张。美国远东司令部的一份文件就明确提出“如果外界不对缅甸进行有效的援助,缅甸作为东南亚地区反共的薄弱环节就可能成为共产主义的势力范围”[1]。1950年,美国经济代表团首次访问缅甸,随后它们建议给予缅甸12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及其与缅甸建交,美国方面认为援助更为迫切。1948~1952年,美国共向缅甸提供了1.19亿美元的经济援助,241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2]

    1948~1953年即杜鲁门政府期间,美国除了对缅甸提供援助外,还秘密支持缅甸境内的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试图以缅甸北部为基地,反攻大陆。由于担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缅甸清剿国民党军队,缅甸对在其境内的国民党军队的存在一直持反对态度。为了应对这一形势,在国内,缅甸对国民党军队所在的掸邦的部分地区实行了军管;在外交上缅甸在1953年3月要求美国停止在缅甸的援助项目并将在缅甸境内的国民党军队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缅甸的强烈反对使美国调整了对缅政策,1953年后大部分国民党军队撤回台湾。随后,1954年美国恢复了对缅甸的援助,1953~1964年间,美国加大了对缅甸的援助力度,在此期间美国共为缅甸提供了4.627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和贷款,对外经济援助数量占美国同期对外援助的2.98‰,是美国对缅援助占比最高的时期;此外,美国还为缅甸提供了2.50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对外军事援助数量占美国同期对外军事援助的1.99‰,也是美国对缅军事援助占比最高的时期,在此期间,每年在美国接受训练的缅甸军官数量都超过1000人(见表1)。

    1962年缅甸发生军事政变成功后,缅甸实行所谓的社会主义制度,并成立了社会主义纲领党。在外交方面,军人政权继续保持了吴努政府时期的中立政策。为了消除国际社会两大阵营对缅甸可能倒向任何一方的疑虑,在1962年3月2日政变的当天,军人集团就重申将坚持中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表1 美国对缅甸的经济援助与军事援助

    坚持忠实地追求缅甸和世界双赢的积极中立主义政策。[3]缅甸军事政变发生后,美国曾暂停对缅甸的援助,进行观察,发现缅甸奈温军政府试图真正保持中立立场后,随着就恢复了对缅甸的援助。但缅甸军方1964年主动要求美国政府停止经济援助,美国被迫停止了对缅甸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同期,缅甸政府对中国和苏联提供的经济援助也未完全接受。

    1964年影响越战进程的“北部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