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贵州人才发展形势与对策研究

    作者:“贵州人才蓝皮书”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摘要:

    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贵州人才发展具有:集聚人才的区位优势、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人文环境、较强的人才发展态势竞争力、较强的人才创新竞争力、较大的人才开发潜力“五大优势”;同时,贵州人才发展也存在:人才总量小与素质低并存、培养能力弱与水平低并存、结构不合理与分布散并存、投入不足与渠道单一并存、效能低与贡献率不高并存“五大劣势”;面临有力的国家战略支撑、加速发展的经济态势、利好的人才政策因素“三大机遇”和高端人才争夺日趋激烈、人才发展平台基础薄弱、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相对滞后“三大挑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贵州人才发展要突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在差别发展、创新驱动、多措并举、特色取胜、人才优先五个方面做好工作。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贵州已进入经济起飞、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全面发展,是支撑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贵州省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超常规抓人才“第一资源”,省委十一届二次、三次全会连续两次专题研究人才问题,制定了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了把贵州建设成为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贵州迎来了人才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为进一步把握人才工作态势,理清人才发展思路,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贵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创造性地开展了全省全口径的人才资源统计,同步开展了《贵州人才发展报告》的编撰工作。本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贵州人才工作的主要举措、工作成效,分析了人才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人才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对策建议。

    一 贵州人才发展的举措和成效

    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人才工作取得新成绩、新进展,为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主要做法

    1.着力完善领导协调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谋划全局、加强领导,成立了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宏观指导。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人才政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省上下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人才工作的领导力、协调力和执行力不断提升。

    2.着力构建人才政策体系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先后四次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等50多个政策文件,制定了《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贵州省“十二五”人才开发专项规划》,构建上下衔接、覆盖全面、重点突出、措施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推进人才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3.着力搭建人才发展平台

    一是加强人才基地建设,在农业、装备制造业、能源原材料产业、制药业、酿酒业和社会科学等重点领域或行业建立了73个人才基地,形成了一批集聚人才的载体。二是加强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等平台建设,集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2012年,全省已建成国家级省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97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45个、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5个,培育形成了63个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三是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为依托,以重大科研课题、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推进产学研结合,在科技、教育、园区等聚集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

    4.着力提升各类人才素质

    一是配合实施国家“千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大力实施省“四个一”人才工程、“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等,加快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成长。二是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企业人才培训“512”工程、新技师培养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等,着力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升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三是实施高校毕业生人才储备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和就业见习计划,促进青年人才成长和后备人才的储备。

    5.着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提高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引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等。建立柔性引进机制,采取项目承包、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大力引进急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