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
高层次人才代表着人才队伍的最高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主导力量,对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引擎作用。当前,人才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是制约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最大“短板”。中共贵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坚持不懈地把贵州建设成为“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在此背景下,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有国内外前沿水平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从根本上突破制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成为贯彻主基调(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施主战略(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推进“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任务。
当前,贵州进入依靠人才发展、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处于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人才是贵州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是贵州的发展之基、转型之要、跨越之本。
一 贵州现状与问题:贵州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临严峻挑战
(一)当前贵州省高层次人才队伍构成状况
1.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的层次结构
在高层次人才的概念上,目前的基本共识是,相对于一般人才而言,在一定领域、行业中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科研水平及战略眼光的高端领军人才。一般情况下,除了特殊贡献者,高层次人才应当具备高学历(研究生以上)、高职称(副高级职称以上)。在高层次人才的评价指标上,可以用不同的指标来间接衡量。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做过深入的研究,提出高层次人才的评价指标包括:较高的基本素质;较完善的心智模式;较好的沟通水平(能力);较强的能力结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等);对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等等。并在高层次人才质量评价上,提出了一套由“1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评价高层次人才的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贵州实际,课题组认为,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前2位完成人。第二层次包括: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术技术带头人;进入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的人选;核心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博士生导师。第三层次包括: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省管专家;博士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第四层次包括: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其他贵州省急需的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
2.贵州省高层次人才队伍现状
从人才总量看,截至2012年底,全省人力资源总量2685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达284.34万人,占人力资源总量的10.6%。其中,党政人才18.65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3.62万人,专业技术人才92.45万人(含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中在管理岗位工作的8.24万人),技能人才74.34万人,农村实用人才63.52万人。从高层次人才看,截至2012年底,高层次人才77718人,占人才资源总量的2.7%。其中,重点高层次人才(主要包括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人才)有10788人,占高层次人才总量的13.89%。全省有博士2398人,正高级职称5455人,高级专家3029人。在高级专家中,其中,“两院”院士4人,“千人计划”专家5人,“万人计划”专家3人,中央联系专家20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7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2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62人;选拔评选核心专家40人、省管专家639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185人,青年创新人才奖获得者94人。
(二)近年来贵州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连续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出台政策文件,全省正逐步形成重用人才、重视创新的良好氛围。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会议精神和国发2号文件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三次全会部署,结合全省人才发展情况,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1.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不断营造良好的“引才、育才、用才、聚才”环境,是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根本保障
贵州省委、省政府结合贵州发展实际,制定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 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等10余个促进贵州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文件(见表2),为贵州省引进、培养、使用和凝聚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较好的制度保障。实践证明,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环境是关键因素。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做好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关键。其中,通过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