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作者:沈陵 黄泽勇 张虹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摘要:

    1924年,谢尔顿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之后,关于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问题出现了一系列争论。20世纪50年代后,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90年代开始进入全球企业公民时代。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新趋势,是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战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逐渐国际化。本文还介绍了韩国、日本、印度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全球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自1924年谢尔顿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这一概念以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不过百年历史。但是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无论政府、企业还是社会组织都高度重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甚至将其视为事关人类社会生存的重要问题。2013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各种所有制企业均应承担社会责任,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但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了解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并借鉴其经验,有利于丰富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发挥我国的后发优势,以实现我国的战略发展目标。

    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回顾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渊源

    国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涉及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总体上看,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这三个领域。早期企业社会责任思想主要是以朴素的道德观形式存在,此后因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巨大变革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为商人社会责任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早期的商人社会责任观是一种朴素的道德观。重商主义时代,商人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保证国家财富的积累。19世纪上半叶,经济学家们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更多的是企业盈利责任、股东利益。这类观点在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及穆勒的经典经济学著作中常有所表述。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发展

    1.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早期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1923年,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在考察企业管理时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1924年,他在《管理的哲学》一书中就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道德因素,可以算是企业社会责任道德的最早起源。[1]在20世纪30~40年代,进行了两次大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论战。一场是“贝利—多德”论战:1931年,贝利教授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作为信托权力的公司权力》一文,认为管理者是公司股东的受托人,其权力实施条件是给公司带来利益,股东利益永远高于公司利益。而多德教授却针锋相对地认为,公司对员工、消费者、公众等负有社会义务。论战后期,两人的观点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两人最后都放弃了己方观点,支持对方的理论。贝利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极推动者和倡导者。这些争论主要是理论、学理上的辩驳,质变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正式开端。五六十年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朴素道德观形成时期。1953年Howard Bowen发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文,他被誉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这一时期出台了多部规范企业行为、保护员工及消费者权益的法律。

    2.企业社会责任的反对和支持论点

    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研究者展开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几次重要论战,持续时间也较长。美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论战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法学界,其中以“贝利—多德”论战最为著名。论战的经济背景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垄断资本主义,随着工业革命和企业巨型化发展,在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受到关注。1931~1932年,贝利教授和多德教授以“董事对谁承担义务”为主题的讨论成为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出发点。贝利教授维护董事的权限永远只能为全体股东的比例性利益而行使的传统观点;多德教授则强调企业不仅具有追求利润的功能,同时也是具有社会捐助功能的经济性机构。

    1958年,赖维特教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是“幼稚而相当朴实的”,一旦获得成功,将带来麻烦:企业因外在压力而被迫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将逐渐被迫演变为有支配地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权力中心,企业进一步参与政治,会使其竞争能力减弱。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界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当性也展开了新一轮辩论,企业社会责任最强有力的反对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和哈耶克。弗里德曼认为企业除了利润最大化之外不负有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