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
通过运用波特价值链理论,以及本文创立的文化融合微笑曲线模型,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以及鄂西圈文化创意和文化融合的典型案例,考察和研究鄂西圈一系列文化融合创新举措,探讨在文化统领的背景下战略创新、品牌营销创新、产业融合创新的途径,阐释不同的文化样式在区域间形成的主题展示,以及文化与生态建设、旅游产业,与城镇规划、乡村建设等多方面的融合效应。
Taking strategies of western Hubei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zone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creativity and cultural fusion in this area as typical examples,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issues in this area by using Porter Value Chain theory and Cultural Fusion Smile Curve Model created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studies a series of measures that engaged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in western Hubei area;discuss ways of strategic innovation,brand marketing innovation,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novation combined with cultural;explains the theme exhibition of different cultural styles formed among different regions,as well as the fusion effects of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tourism industry,cultural and urban planning,cultural and rural construction,etc..
结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简称“鄂西圈”)文化建设的阶段性及复合型特点,类比工业领域不同环节的经济性特征,运用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分析方法,本文在考证鄂西圈文化创新实践的基础上,重点从文化发展的策划发端,试图在方法上创新,聚焦文化融合的关键模式,进行实证检验。
一 鄂西圈文化融合的战略背景
湖北省划出半个省推动以文化为主线、为灵魂的融合发展战略,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这项战略就是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早在2008年,湖北省就从省级层面做出决定,建设基于丰富生态、文化资源的融合产业发展战略圈,也就是建设鄂西圈。这是在国务院2007年将湖北省鄂东的武汉市及其周边的8个城市划成两型建设试验圈(号称“1+8武汉城市圈”)之后,湖北省委、省政府紧接着制定的另一项重大战略。鄂西圈包括“1+8武汉城市圈”之外的湖北省其他8个市(州、林区),即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旨在保护、集成、发展、利用、创新其生态文化,以旅游为产业引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自然生态、人文生态、政府行政资源、市场要素禀赋和社会民力资源的大整合与自融合。
鄂西圈战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契合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提高的区域发展依存度,通过深入的基础分析和整体研判,全面把握鄂西圈良好的中部区位优势、渐趋完备的交通网络及资源互补性特质等基础条件,以及融合意识不强、融合政策空白、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市场体系不统一、发展要素分散、低值竞争等融合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将区域经济融合向纵深发展,强化文化价值认同与产业协同,统筹谋划,创新提出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主要内容。这种战略谋划对区域内竞争力、抗风险能力、辐射带动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生态文化良好而经济发展受限地区的整体脱贫致富,以及区域经济格局和区域形象品牌的重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对国内外文化引领、资源整合、协同联动式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探索,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实践模式和发展经验的丰富,也将给研究文化融合创新课题带来更多的启示。
二 鄂西圈战略是文化融合创新工程
鄂西圈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态圈、文化圈或者旅游圈,而是基于生态文化这个核心竞争力的经济极化圈、社会融合圈、协作共赢圈、整体进步繁荣圈,鄂西圈战略是一项以鄂西圈文化传承与发展为旗帜,融合区域内特有的文化、生态、旅游基质,带动所有关联产业和经济形态快速优化升级的宏大工程。
在鄂西圈囊括的市(州、林区)里,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这个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1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和“端午节”这个与湖南、江苏共享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长江三峡、武当山、丹江口水库、神农架、古隆中、荆州古城、曾侯乙墓编钟、昭君故里、嫘祖家乡、龙船调等诸多生态文化旅游符号,更是异彩夺目。鄂西圈所在的区域,历史上曾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荆州市曾经是楚国的都城。泱泱荆楚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造力:“筚路蓝缕”的创业奋斗精神,“抚夷属夏”的创合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生奇精神,“深固难徙”的创守爱国精神,“止戈为武”的创和合作精神,绽放的都是“创”的火花。
然而,鄂西圈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发展的历程中,却渐渐沦落为“有说头没看头、有看头没玩头、有玩头没赚头”的旅游“鸡肋”。2009年,圈域内人口总量、土地面积分别为2962万人、127847平方公里,分别占湖北全省的48%和69%左右。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差、交通制约严重、产业分布低端等,加之集“老、少、山、边、库”区于一体,地区生产总值仅为4980亿元,不到全省的3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49亿元,只占全省的22.7%。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642元和11538元,与全省均值相比分别少393元和2829元,基础差、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才奇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虽然文化资源丰富而独特,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欠缺,难以提供适配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效能,文化产业更是难以吸引战略投资者进行市场化运作。自身人才奇缺、难留人才,对外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