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鄂西圈打造“绿色幸福村”实证研究

    作者:肖波 凡丽绒 杨慧群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摘要:

    “绿色幸福村”是湖北省在鄂西圈农村腹地率先开展的一场生动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其内涵是“风貌自然、功能现代、产业绿色、文明质朴”。“绿色幸福村”建设是对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有益探索,旨在保护农村生态文明,吸纳城市现代文明,持续发展农村产业,传承创新农耕文明。“绿色幸福村”在实施方式和运营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典型案例,值得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学习借鉴。

    Abstract:

    With the content of natural styles and futures,modern function,green industry and simple and sincere villagers,Green Happy villages are vivid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rural areas of west region in Hubei province. Aiming to protect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o study the modern urban civilization,to advance rural industry,and to inherit and innovat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Green Happy villages are useful attempts in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and new rural area construction. A strain of innovation has been used in the way of implement and operation mode;therefore,they formed a series of exemplary cases and are worth considering and learning.

    200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做出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简称“鄂西圈”)的决定。五年来,鄂西圈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建立了以鄂西圈“一总三专”规划为龙头的规划体系,启动十二大重点工程,改善了鄂西圈交通基础条件,大力建设鄂西圈“十大旅游区”,实施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等,改善生态环境与节点服务。但是鄂西地区的农村如何发展,农民如何通过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致富,如何由此统筹城乡发展,让政府引导、高水平规划、基础设施支持、村民组织自治、市场机制契合的行动路线图化为现代城市心灵的美妙归宿,成为一个新的命题,湖北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公室在深入剖析省内外多个试点村庄成功经验后,提炼总结,提出在鄂西圈推进“绿色幸福村”示范村建设。

    一 “绿色幸福村”的内涵与理念创新

    “绿色幸福村”的内涵是“风貌自然、功能现代、产业绿色、文明质朴”。挑选示范村的主要条件是村庄山水、景观、历史人文、农业产业等资源比较丰富,房屋没有大拆大建,没有改变原生态的村庄风貌和聚落形态。通过环境整治、民居改造、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发展农业观光产业、挖掘本村文化资源,将示范村建设成风景优美、有现代化的居住条件、有产业支撑、有文化内涵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意义在于:一方面避免鄂西圈几千年来传承的原生态村落遭到不可逆转的毁灭性破坏,为保护中华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尽一份责任;另一方面让村民和市民都能从村庄里得到美好的体验和享受,把农村建设得“看起来更像农村,住起来更比城市”,在农村既能享受田园美景,又能享受现代化的物质文明生活,让城乡人民共享心灵的美好家园,让旅游有了旅居、居养的好去处,进而促进村民增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鄂西圈生态文明建设、旅游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以“绿色幸福村”这个节点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内在实践价值。

    (一)“绿色幸福村”的提出,是基于对中央农村政策的深刻领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日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渐缩小,2012年城市化率达到52.57%。中央的农村战略经过了饥寒时代的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并举的大农业、引发全面改革的家庭联产承包、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的乡镇企业、减轻农民负担直至全面免除农业税、新一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以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解决农村发展等重要发展阶段和政策主导节点。当前,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是工作重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是工作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央并没有给出统一和固定的模式,而是鼓励各地在实践中探索。不是让城市替代农村,而是让农村保持自身特色,同时吸收城市的优点,“绿色幸福村”建设正是充分统筹城乡优点、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的一种积极尝试。

    (二)“绿色幸福村”的理念,高度契合中央决策层的治农思路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农村考察时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他特别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不让农村成为荒村,而是汇聚乡村人气,让打工者回乡创业,让外来者到乡村居住投资;不搞“涂脂抹粉”的乡村建设,而是修复乡村生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这正是建设“绿色幸福村”的出发点。

    (三)“绿色幸福村”的规划,充分吸取了国内外乡村建设的经验教训

    国内外乡村建设的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农村发展是任何国家都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其发展模式并非千篇一律,但有一些特点值得借鉴:一是农业应该受到重点扶持,即使是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