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
一 2013年中国期刊业发展概述
2013年中国报刊产业结构调整和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期刊业向企业转型跨出了实质性步伐。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我国出版传媒企业整合自身优势资源打造出版传媒集团取得一定成果,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如知音传媒集团从最初的一本《知音》杂志,不断扩展到成为拥有10种期刊、2份周报、7家子公司、2个网站和1所学院的大型传媒集团,总资产达12.3亿元、净资产10.7亿元、年经营收入6.5亿元、净利润1亿元。[1]2013年,《读者》《求是》《半月谈》等期刊保持了较高影响力。科技期刊、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的改革有序展开,认定标准进一步明确。
2013年,中国知网收录期刊的数据表明[2]:基础科学类期刊达到了809种,工程科技Ⅰ类期刊1067种,工程科技Ⅱ类期刊1227种,农业科技类期刊624种,医药卫生科技类期刊1223种,信息科技类期刊567种,哲学与人文科学类期刊1024种,社会科学Ⅰ类期刊761种,社会科学Ⅱ类期刊2051种,经济与管理科学类期刊1242种。从期刊种类的地域分布状况来看,华北地区占37%,居第一位;华东地区占23%,居第二位;华中地区占11%,居第三位;随后依次是东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从刊物出版周期来看,月刊为3870种,居第一位;双月刊为3394种,居第二位;季刊1576种,居第三位,随后依次的排名为半月刊、年刊、旬刊、半年刊、周刊和周二刊。
从期刊发行渠道来看,邮发仍然是期刊发行的最主要渠道,邮发期刊占总发行量的45%,非邮发期刊占34%,国际发行期刊占21%。
二 2013年中国期刊业发展分析
1.期刊阅读率有所回升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对我国18~70周岁国民期刊阅读率的调查结果,2009年期刊阅读率为45.6%,2010年期刊阅读率为46.9%,比2009年有所上升,2011年的期刊阅读率比2010年大幅下降,仅为41.3%,2012年期刊阅读率出现了回升,为45.2%。
2.期刊数字化稳步开展
201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指出:2012年,中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个百分点。中国众多期刊在实现刊网融合后,积极开发数字化平台。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在对自身期刊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了期刊图像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国内外首个全文检索的民国期刊数据库——《东方杂志》全文检索数据库。[3]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很多期刊出版企业选择与数字阅读企业相互协作,像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期刊跨媒体出版解决方案”包含了期刊作业流程中的采编、创作、管理、发布、应用等环节,能够生成基于互联网、手机等多种新媒体的数字内容产品。“方正书畅科技期刊同步出版解决方案”打通了科技期刊稿件的采编与排版环节,实现了科技期刊的编、排、发一体化流程。[4]
3.期刊企业涉足新媒体业务趋于多元化,产品获利能力增强
近年来,互联网期刊的收入持续增长(见图1)。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中国期刊企业在新媒体领域的投资进一步加大,在原有数字期刊的基础上,在内容生产、传播、营销推广等方面不断衍生出新的业务,开办了手机报、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完成了线上与线下的有效结合。2013年,中国很多期刊企业将新媒体业务的重点放在了移动互联网,纷纷推出适合移动终端的APP应用、微博、微信,以增强用户体验,增加与读者的互动与交流。包括《三联生活周刊》《男人装》《时尚COSMO》《创业家》等超过200家的杂志入驻微信,杂志种类覆盖了文化、时尚、生活、财经、IT等领域,大多数是专业领域杂志,财经类杂志占到了60%。[5]
图1 2008~2012年我国互联网期刊收入
2013年12月,新浪联合人民舆情分析室发布的《2013新浪媒体微博报告》中,按照影响力排行的前十位杂志微博榜,涉及了新闻杂志、财经杂志、时尚杂志(见表1),粉丝数均超过百万。
各类新媒体平台不仅使期刊内容呈现更加多样化,而且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了期刊产品销售途径的革新。2013年下半年,新浪网利用自身优势和新浪微博平台发起了“杂志订阅季”活动,该活动联合了多家国内主流杂志包括《人物》《财经》《新周刊》《南都周刊》等,涵盖了科技、时政、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