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
回首2013年中国广电行业发展历程,我们觉得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一是巨变,世界传媒乃至信息传播行业的环境、结构与格局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国内传媒行业政策、市场与布局也在大幅调整,受众(或用户)特别是年青一代的视听行为在转变;二是转型,传统电视等谋求转型,网络视听等新形态也寻求转变;三是革新,视听内容生产、流通和营销流程、模式、机制在变革,传媒机构组织构架在重构,视听从业人员在改变。这些变化总体方向是网络化、数据化、社会化、移动化和多元化。
一 2013年中国广电行业发展总貌
1.行业收入增幅整体下滑,数字化程度继续提高
2013年广播影视收入还在增长,但增幅却在下滑,无论是广告增幅还是网络收入增幅均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而收入结构却没有多大变化。据估算,2013年全国广播电视收入的增幅为10.79%,比2012年有较明显下滑。其中,广告收入预计为1302亿元,增幅为2.52%,相较于2012年13%的增幅降低近11%,占收入总额的近41%,与2012年持平,仍是广播电视最主要的收入,这意味着广播电视收入结构基本保持原貌;网络收入预计755亿元,同比增长14.22%,与2012年的增幅相比也有所下降。各级财政投入的增幅为12.37%,也是唯一高于2012年的项目。[1]
2013年全国广电数字化程度继续提高,影视高清制播能力进一步提高。据统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已全面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广播电台也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只有部分录音室除外);而全国省级电台、电视台的平均总体数字化率已超过90%,地市级电台、电视台的平均总体数字化率超过70%,县级电台、电视台的平均总体数字化率超过50%。同时,有线数字电视持续增长,双向交互已成趋势。截止到2013年11月底,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突破1.5亿户,全国有线双向网络覆盖超过8500万户,双向用户接近2500万户。
2013年卫视高清同播频道高标清同播率已经达到100%,全国共已开播了40多个高清频道,至此,全国共有41个中央、省、市三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获准开办高清电视频道,包括36个高标清同播频道、2个高清开路频道、3个高清付费频道。同时,全国70%省级电视台和20%地市级电视台具备一个以上高清制作播出能力的频道,全国已有百余个有线网络传输高清电视节目,300多个大中城市的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具备播出高清电视节目能力。
2.全国广电节目制作机构总资产达1300亿元,民营制作机构已近七分之六
2013年全国广电节目制作机构及其资金、资产总额持续增长,总资产已达1300亿元,7家制作机构中有6家是民营企业,到2013年获准运营的网络广播电视台为26家,其中2013年新增6家。据统计,2013年全国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共有6175家,比2012年度增长15.1%,计812家;持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共有137家。就资金、资产而言,2013年全国节目制作机构的注册资金超过600亿元,截止到2013年年底总资产已超过1300亿元。从结构上看,2013年民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企业约占总量的84%,计5200家,其余为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此外,截至2013年11月底,获《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的播出机构有2526个,获《广播电视频道许可证》的广播电视节目有2277套。
3.广电走出去多层次推进,中央级媒体全球覆盖网络正在形成
近年来,提高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已成为政府和业界高度重视、着力运作的重头戏,无论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力度,还是中央级媒体在海外拓展的广度,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覆盖全球的网络正成气候。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和长城平台等中央级媒体和平台的全球覆盖网络建设日趋完善。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11月底,中央电视台已建立63个海外记者站、2个分台与5个中心站,覆盖全球的新闻报道网络逐步形成。截止到2013年11月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建成了8个地区总站(非洲、亚洲、北美、西欧、东欧、拉美、中东、大洋洲)、32个记者站和23个海外节目制作室,遍布70多个国家,已在48个国家开办了94家海外落地分台,播出频率数为134个,播出时数为2140小时,播出语种38个。此外,截止到2013年9月底,长城平台的全球付费用户总数达157339户,IPTV用户数约30万、覆盖用户达300多万户,其中,长城(非洲)平台覆盖了300万个卫星用户、长城(亚洲)平台卫星覆盖用户数达31.7万户。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