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统筹城乡,推动安徽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作者:方金友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摘要:

    安徽是农业大省与劳务输出大省,随着“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安徽不少地区也遭遇了“招工难”问题。因此,提高就业质量越来越被各级政府所重视。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不仅在学术界被广泛研讨,在政府层面也正在付诸行动。对于安徽这个劳务输出大省而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具有重要的社会实践意义与本土化的理论价值。通过分析安徽就业质量的现状与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安徽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路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

    Abstract:

    Anhui is big agriculture province as well as export of labor services,with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will soon disappear,many areas of Anhui also suffered from “recruitment difficult” problem.Therefore,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is increasingly being valued by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higher quality employment is not only widely discussion in academia,but also put into action at the government level. For Anhui,to promote higher quality of employment has an important social,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Wit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mployment quality in Anhui,we discusses the path to achieve a higher quality of employment in Anhui,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我国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进程中,推动实现全社会的更高质量就业。从国内外研究看,就业发展水平主要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就业人数的增加、就业总规模的扩大、失业率的逐步下降都是就业数量扩张的表现。就业质量主要是指就业内涵方面逐步提高的表现,主要指标包括:较高的收入、安全的工作、稳定的职业、健全的社会保障、良好的工作福利、和谐的劳动关系、自由的就业流动、参与的工作权利、无歧视的就业环境以及合理的就业结构等。从以上就业质量的相关指标看,其内容很接近于国际劳工组织(ILO)1999年以来所倡导的“体面劳动”(Decent Work)的理念。在现有文献中,国际劳工组织的“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有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这一概念,通常被作为就业质量的定义而被广泛引用。一些国际组织和学者试图基于此构建就业质量评价体系。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体面劳动”指标,欧盟委员会提出“工作质量”指标体系,欧洲基金会构建“工作和就业质量”指标体系。2010年2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协调上述三个国际组织,编制了统一的“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包括就业安全与规范、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工作生活平衡度、工作稳定性及社保、协商与谈判机制、技能培训、员工关系与工作动机7个维度,并据此测度和发布了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以色列、意大利、墨西哥、摩尔多瓦、乌克兰9个国家的就业质量国别报告。

    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更高质量的就业是从宏观层面讲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是指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1]从省级层面看,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及劳务输出大省,加上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欠发达地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符合特定的省情。2013年3~4月,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赴合肥市、六安市和桐城市等地区以及安徽团省委、安徽农业厅和安徽师范大学等单位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安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从统筹城乡就业的角度,内涵主要包括自由选择就业、逐步提高劳动报酬、改善就业的工作环境、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五个方面。就其外延,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国家及省级政府层面主要考虑就业规模、就业素质、就业结构、就业环境、劳动关系等;微观层面主要指就业者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就业者就业状况的客观表现等。

    一 安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在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安徽正处于经济加快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促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关键时期,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1.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现实意义

    伴随着安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非农劳动力需求旺盛,特别是对有一定学历、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产生了较大需求,这导致了安徽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持续增加,就业结构逐步优化。2012年末,全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531.2万人,比上年减少67.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6.4%;第二产业1107.3万人,增加68.9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6.3%;第三产业1568.3万人,增加84.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7.3%。尽管安徽劳动力资源丰富,总体上仍处于“人口红利[2]期”,但劳动力人口比重不断下降。2012年,全省常住人口中15~64岁人口为4270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1.31%。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14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0.69个百分点。[3]安徽就业中存在的总量压力与结构矛盾相互交织,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其中,大学生供给总量不断增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转变以及城镇困难就业群体年轻化等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安徽就业结构变化及就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都要求安徽未来就业工作的重点以提升就业质量为主,更好地应对安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促进安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在现实中,就业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政府组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三个层面。政府组织层面包括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服务、延展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建设,逐步提高人力资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