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承接产业转移战略研究

    作者:安徽大学长三角研究中心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摘要:

    安徽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就,并且仍然面临巨大机遇。这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带来的全面机遇,不仅表现为区域发展格局的调整、中西部地区加速发展的机遇,而且表现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长三角一体化给安徽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此同时,安徽承接产业转移也面临外部市场趋窄、发展势头趋缓、要素制约趋紧、体制机制障碍等一系列难题。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承接产业转移战略研究因此而成为当务之急。

    Abstract:

    Anhui provinc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aspect of industrial relocation,and also been faced with hug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which are brought by the transi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However,there are some obstacles in the way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relocation,such as the narrowing of external market,the slow growing of economy and some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hus,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industrial relocation of Anhui province on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in Yangtze River delta.

    安徽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就,并且仍然面临巨大机遇。这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带来的全面机遇,不仅表现为区域发展格局的调整、中西部地区加速发展的机遇,而且表现为国民经济向高效率、高附加值领域整体位移,新型城镇化、长三角一体化给安徽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此同时,安徽承接产业转移也面临外部市场趋窄、发展势头趋缓、要素制约趋紧、体制机制障碍等一系列难题。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承接产业转移战略研究因此而成为当务之急。

    一 安徽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的成果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分工调整加速,产业区域转移的趋势明显,受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周边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转型、推动产业转移、促进结构升级。安徽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后方”和“扩张平台”,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要素成本价格低廉、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和区域战略规划等的大力推动下,其承接沪、苏、浙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逐步加快。“十一五”时期以来,全省累计引进省外资金3.35万亿元,年均增长50.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4.9%,有力地促进了安徽省产业的规模扩大和转型升级。

    (一)连续一贯的“东向发展”战略成效显现

    改革开放以后,安徽历届政府都在探索适合安徽发展的战略。20世纪80年代,安徽就提出了“远学闽粤,近学江浙”的口号,开始了20余年融入长三角的不懈追求。从地理概念来说,长三角就是以长江口为圆心,以海潮最高潮时长江的最后一个波纹的距离为半径画圆。而这个波纹就在安徽铜陵的大通镇,安徽2/3以上都属于长三角地区。从经济区域合作方面讲,长三角最早雏形是1982年底成立的上海经济区,两年后安徽成为其正式成员。1990年,为呼应浦东开发,安徽省委、省政府做出抓住机遇、东向发展的重大决策。1995年,安徽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皖江开发开放若干问题的意见》,制定了《安徽省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外向带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支柱”的总体战略,初步形成了以芜湖为突破口、沿江城市全面跟进的开发开放格局。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到20世纪末,以合肥、芜湖、马鞍山和铜陵为代表的安徽先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缩小了和沪、苏、浙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安徽的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

    进入21世纪后,安徽省委、省政府敏锐地捕捉到沿海地区已经进入对外产业转移的重要时期,进一步明确了东向发展战略。基于皖江城市带作为我国中部地区最靠近东部的人口密集、消费集中区域的现实,东向战略聚焦于推动这一区域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寄希望于利用这一区域独特的地理优势,吸纳长三角地区向外转移的产业,促进自身的产业结构升级。经过努力争取,2006年国家将皖江城市带纳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重点发展领域。2008年12月,安徽首次应邀出席在宁波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标志着安徽与长三角区域的合作从要素合作向制度合作转变。2009年11月,在苏州举行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安徽已作为长三角区域合作正式成员参会,融入了长三角高层对话磋商平台,形成了共同推进重大合作事项的长效机制。2010年,经安徽省申请,最终获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安徽省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区域合作新机制,有效实现了重大基础设施无缝对接,公共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政策协同和联合执法力度加大,产业合理分工合作格局加快形成,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安徽由长三角合作的边缘成为长三角合作的一员,既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推动,也是安徽全省上下20余年不懈努力的结果,更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随着安徽的正式加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已基本形成了区域互动发展新格局。安徽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无疑对推动安徽加速崛起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长三角地区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不仅丰富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内涵,更重要的是为长三角转型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腹地支撑和强有力的后方服务。长三角转型与安徽崛起,必将成为我国区域间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