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
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国界的限制,国际资本的流动日益频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出版传媒市场上,跨国出版传媒企业觊觎中国市场由来已久,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刚刚开启的20世纪70~80年代,国际传媒集团就已经在我国专业技术期刊市场安营扎寨了。当时在全球拥有270家专业出版物的国际数据公司IDG就在中国出版界寻找合作伙伴,并在中国合作出版了12种刊物,其中最有名的是《计算机世界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外出版传媒企业更是加大了进入中国出版传媒市场的步伐,目前近40家国外出版传媒企业在中国设立了办事机构。
虽然中国出版传媒产业的核心领域——编辑出版环节目前尚不允许外资进入,但是外资还是以各种方式向出版传媒产业链全面渗透。通过资本运营方式,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了中国的出版传媒市场,这势必会给中国出版传媒市场带来影响。产业安全理论中的产业控制理论认为,国外资本通过股权、技术、品牌、经营权、决策权等方面的投资控制,会对东道国的产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下文将分析外资在中国出版传媒市场的现状,及其给中国出版传媒产业控制力带来的影响。
一 外资进入中国出版传媒业的途径
外资进入中国出版传媒市场主要途径有:直接投资、注资中国公司和对中国上市公司持股。
(一)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是指境外资本以独资形式或与中国本土企业合资的形式,在中国市场创办企业。2001年之前,只有个别境外资本在中国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市场设立合资企业。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以及《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外商投资电子出版物分销业务有关问题的批复》的规定,2006年过渡期结束之后,中国出版传媒产业中的分销和印刷领域已经全面向境外资本开放。
为此,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出版传媒产业的法律法规。新闻出版总署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于2002年1月联合发布了《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暂行规定》;2003年3月发布了《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2004年11月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和2011年又进一步修订);2005年8月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5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文办发〔2005〕19号);新闻出版总署于2010年1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出政发〔2010〕1号)。这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使得境外资本进入中国出版传媒市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入世”5年的过渡期结束之后,2006年9月17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兑现加入“世贸”时的承诺,开放出版业的两个重要环节——市场分销与印刷制造。相关数据显示,到2006年9月,已经获得批准的外商投资的出版物分销服务企业共有38家,其中的14家有批发权。2008年底,全国共有外商出版物分销机构56家。到2010年底,中国出版传媒市场上的全国外商出版物分销机构还有51家。在印刷领域,除规定出版物印刷企业必须由中方控股之外,其他印刷领域已经全部对外资开放,截至2009年底,我国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有2458家,占印刷企业总数的2.4%。其中,中外合资印刷企业914家,中外合作印刷企业191家,外资印刷企业1307家,外商股份投资印刷企业46家。外商投资总额为193.43亿美元,注册资金达127.92亿美元。2011年中国出版传媒产业中,外资投资企业有2290家,占比达1.5%(见图1)。
图1 2011年新闻出版企业法人单位的所有制结构
(二)注资中国公司
西方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很多都是在国际市场上并购重组而形成的,它们把这种做法也带到了中国出版传媒市场上。由于国外出版传媒集团要想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受到政策法规的限制,那么注资中国国内公司就成了近年来出现的外资进入中国出版传媒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式。比较著名的案例有贝塔斯曼和亚马逊注资中国企业。2003年12月,总部在德国的贝塔斯曼集团收购了北京二十一世纪锦绣图书连锁有限公司40%的股份,把该公司改造成了中国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的全国性图书连锁机构。2004年8月亚马逊收购卓越网100%的股权,将卓越网收归为亚马逊中国全资子公司,2007年将其中国子公司改名为“卓越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