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
基于科普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为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提高公众参与科学的积极性,本研究总结了英、美等发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的丰富经验;针对我国科研计划中科普任务政策和机制现状,结合实际,指出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的规律及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从市级科技项目申报、重点支持的工作领域、责任主体、科普任务考核、科普任务形式、政府职能六个方面对科普的发展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and its positive role of increasing the involvement of the public in science popularization,this report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paper points out problems in current science popularization policies and mechanisms,and analyzes the patter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 ou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Finally,the paper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in six aspects-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s,key supporting areas,responsibility,and evaluation of implementation,science popularization work formats and function of government.
一 研究背景
全民科学素质,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各种事物的能力。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质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众。科学素质是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的科学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从根本上制约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自主创新、科技发展不仅依赖于社会的物质保障,还有赖于能够激发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广大公众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而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科普(国外也称为科学传播、科学教育、公众理解科学等)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并针对各自情况,制定政策,利用公共财政投入大量经费,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科普活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并进一步参与科学。
在政府科技计划中加入相关科普任务方面的内容,是国外的一种普遍做法[1]。一方面,政府使用纳税人的税金资助科学研究项目,需要让作为纳税人的公众清楚地了解资金的用途,这也会为科学研究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布,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科研计划的科普化,能促进科学家和公众的沟通与了解,并可以成为科研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
公民科学素质蓝皮书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研究的目的、方式跟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科学家在开展自由探索式的科研活动的同时,更多地投入了以需求为目的的科研活动,科研活动的方式也由个人行为发展成为集体或团体的行为;尤其是大科学工程的出现,使科研的经费投入、组织方式与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科研有了很大的区别[2]。
“公众理解科学”的思想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科学与公众的双向交流,既强调把科学家或者科学共同体的知识传送给公众,同时也强调公众参与科学、理解科学、支持科学。人们普遍认为,英国皇家学会于1985年出版的《公众理解科学》报告(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也称为《鲍默报告》),是英国“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开始。“公众理解科学”逐渐成为英国国家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变成一个影响世界的运动,这一阶段成为科技发展和科学普及历史中的重要阶段[3]。《鲍默报告》中对“公众理解科学”的定义包括:①评估英国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与发展程度以及公众理解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发达的工业化民主国家所具有的重要性;②评估影响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的机制及其在社会中的角色;③考察科学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限制以及如何最好地克服这些困难[4]。
《鲍默报告》首次从理论上阐述了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性,其主要观点有:国家繁荣取决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普遍深入日常生活,使公众理解科学成为必要;需要涵盖日常生活经验的基本科学教育;政府机构应当提供有关科学报告的普及版本;媒体需要更多和更高质量的科学报道;工业和政府行政部门也要更好地理解科学;科学家需要和公众有更有效的交流;皇家学会应当将公众理解科学放在优先地位。
《鲍默报告》表达了对公众科学态度的担忧,建议科学家应该承担与公众进行交流的责任,并作为自己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后来英国成立的“公众理解科学委员会”于1993年发布的科学技术白皮书《实现我们的潜力》认为,“理解和应用科学对现代民族命运至关重要”,关乎一个国家的财富创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5]。
科普工作需要成为一个成功科学研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观点普遍认为,仅仅是让公众理解科学知识。因此实际的科普活动只是一种从科技工作者到公众的单向的传播,公众作为科普对象是完全被动的,对普及内容完全没有选择权。只有当一项非常重大的科研计划和项目完成以后,才在部分媒体上见到简约的报道,公众往往对其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而在科技计划项目进展的整个过程中,普通公众更是一无所知,非但不能及时分享其知识成果,更无法参与决策与评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