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3年北京市报复社会型犯罪规律分析与应对策略

    作者:操宏均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摘要:

    2013年北京市发生了多起令人震惊的报复社会型犯罪案件,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系统分析发现,由于北京地位的特殊性,一些报复社会型犯罪出现了从地方向北京转移的苗头,严重危害北京的社会治安,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因此,有必要深入剖析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积极探寻诱发这类犯罪的根本原因,并从制度构建、管理创新等方面多管齐下,有效治理这类犯罪。

    Abstract:

    In 2013,there were several shocking criminal cases of revenge-on-society has happened in Beijing,which brings t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Through systematic analysis,we found that the importance of Beijing leading some criminal cases of revenge-on-society transfer from the local authorities to Beijing,which is seriously harmful to Beijing’s public security and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Therefore,after an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current system and defusing mechanism f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China,to explore the fundamental causes and the multi-pronged countermeasures,such as the system construction,management innovation,of this kind of crime actively is imminent.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采取暴力手段攻击无辜公众的报复社会型犯罪案件,就在人们还未从这些报复社会型犯罪带来的恐怖阴影中走出来时,2013年7月,北京市连续发生6起恶性暴力伤害和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瞬间将社会各界目光汇聚到北京这座国际大都市,一时间以“社会暴戾”“恶性暴力”“个人极端暴力”为题报道充斥媒体,也有人发出了“北京怎么了?”,甚至“中国怎么了?”的疑问和不解。

    无论是从行为人的施暴手段上看,还是从造成的危害结果看,发生在北京的这几起报复社会型犯罪远远没有2002年南京汤山陈正平投毒案、2010年福建南平郑民生砍杀小学生案等案件更为令人震惊,但是为什么2013年发生在北京的这几起报复社会型犯罪会如此备受关注,甚至包括美联社、香港《南华早报》、英国《卫报》、韩国《亚细亚经济》、法国《89街》等境外媒体也争相报道?难道发生在北京的这几起报复社会型犯罪又有新的特点?北京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应对这类犯罪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尝试以2013年发生在北京的这几起案件为范本,揭示出这种犯罪的规律,并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一 2013年北京市报复社会型犯罪现状描述

    根据公开报道,截至2013年10月底,北京市共计发生12起影响广泛且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其中有3起是火灾(见表1),包括6月29日6时30分,大兴区黄村镇一饭店因人为疏忽导致天然气泄漏爆炸,造成3名行人受伤,以及饭店周边房屋、汽车等财物50余万的损失;[1]7月24日7时33分,北京光明楼公交站北侧金凤成祥蛋糕店因意外导致煤气泄漏爆炸,致2人死亡,4人受重伤,15人轻伤;[2]7月24日15时40分,北京东三环双井附近的一家乐福超市突发大火,无人员伤亡,起火原因暂时不明。[3]

    表1 2013年北京市3起重大火灾案件

    另外的9起事件,其中除2起怀疑行为人具有精神疾病、1起原因暂时不明外,其余均系报复型犯罪(见表2)。

    表2 2013年北京市发生的报复社会性案件

    续表

    通过上述系统梳理不难发现,2013年发生在北京的这9起影响广泛且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主要集中于7~8月的上午6点至晚上21点之间;案发地点既包括现实公共场所,也包括虚拟的网络空间;有的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结果,有的则处于未遂阶段;等等。为进一步揭示发生在北京的这些报复社会型事件的规律,笔者将从行为人、行为方式、行为结果、被害人特点等方面进行细化分析。

    首先,从案发时间和地点看,这类犯罪的发生多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料。同时,这类犯罪系行为人于公共场所公然实施,且行为具有粗暴、野蛮、血腥等特点,使得恐怖气氛像瘟疫一样在全社会迅速蔓延,极易引起社会恐慌。加之,北京作为首都是国际媒体和舆论关注的中心,这类犯罪的发生将对北京乃至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巨大影响。

    其次,从行为人看,基本上系来自京外且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中青年男性。已发案件表明,实施报复社会型犯罪的主体多经济生活困难,且多具有源自经济纠纷、情感纠葛、诉求不畅等方面的挫折感。同时,行为人的京外身份表明全国其他地方的社会矛盾向北京涌入的特点,尤其是冀中星案更是进一步表明行为人倾向于将发生在地方的矛盾转移至首都北京解决。

    再次,从行为方式和造成的后果看,行为人主要是通过持刀行凶、实施或者扬言要实施爆炸等暴力方式进行,作案手段比较简单,犯罪工具多系其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或容易接触的物品,智能化程度不高。这类犯罪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无辜人员伤亡和巨额财物损失等有形损失,也造成了社会安定感和公民安全感下滑等无形损失。

    最后,从被害人方面看,行为人的加害对象多具有无辜性、随机性以及矛盾转移性,表明这类犯罪中行为人的报复行为已经不再遵循“冤有头,债有主”的复仇模式,已然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转化到“可以间接地对任何一个易攻击的受害者进行报复”,[4]进而体现出行为人反社会整体的特征。

    二 北京市报复社会型犯罪原因分析

    迄今为止,人们用来解释犯罪的原因多达几十种,如何将那些与犯罪有着必然联系的因素提炼出来就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对犯罪主要或者根本原因的揭示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犯罪治理药方”是否有效。同样,导致北京市报复社会型犯罪频发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已发案例无不表明,当前发生在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