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经济特区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报告

    作者:钟若愚 林滨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摘要:

    城市文明不仅要着眼当代,更要思虑未来。解读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关键词是跨期约束与选择价值,在资源跨期约束条件下解析可持续发展,强调保存选择的原则,即当代人应当为后代人保存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使之具有选择的多样性484670

    本报告引入物质流分析(MaterialFlowAnalysis,MFA)方法,从资源生产率视角解析可持续发展,构建城市和区域层面基于MFA分析的资源效率研究指标,将城市和区域发展进程中资源投入及其效率问题纳入经济分析框架,考察中国五大经济特区资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城市文明不仅要着眼当代,更要思虑未来。解读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关键词是跨期约束与选择价值,在资源跨期约束条件下解析可持续发展,强调保存选择的原则,即当代人应当为后代人保存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多样性,使之具有选择的多样性[1]

    本报告引入物质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MFA)方法,从资源生产率视角解析可持续发展,构建城市和区域层面基于MFA分析的资源效率研究指标,将城市和区域发展进程中资源投入及其效率问题纳入经济分析框架,考察中国五大经济特区资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 城市层面物质流分析与资源效率分析框架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关注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等指标,更要关注生态效率视野中的资源生产率问题。借助于物质流分析(MFA),可以为研究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视角[2]

    (一)城市层面的物质流分析框架与指标

    物质流分析把社会经济系统看作一个整体,考察其总体输入、消耗与输出,即“社会的新陈代谢”。从输入端对进入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进行研究,可以界定城市或区域层面物质流分析的物质类目。

    城市物质流分析目前仍大多采用国家MFA分析框架,但城市MFA与国家MFA在研究尺度上的差异,导致国家层次的MFA分析框架并不适合直接用于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陈波等,2010)[3]。国内现有的城市MFA研究大都基于欧盟导则这一框架。如徐一剑等(2004)利用欧盟导则分析贵阳市物质流情况,给出了2000年的物质流全景及1978~2002年资源投入,1996~2002年污染排放总量、结构、强度与人均规模的变化[4],但该研究仅核算城市系统固体物质代谢情况,并未完整考虑与系统代谢相关的所有物质流。此后黄和平(2006)[5]、黄晓芬(2007)[6]、钟若愚(2008)[7]等同样利用欧盟导则分别对常州市武进区、上海市、深圳市等地开展了城市物质流分析研究。

    由于城市和区域层面与国家层面物质流分析的边界不同,对城市或区域开展物质流分析需要界定区域内经济体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边界、区域内经济体系与国外经济体系的边界和区域内经济体系与国内其他经济体系的边界[8]。其中,国内经济体与国外的物质流交换主要通过进口和出口的形式表现,为了与国家层面的进口、出口相区别,本文将城市和区域层面进口、出口称为调入、调出。

    本报告将建立一个物质流分析的简化框架以探讨城市或区域层面资源效率问题。对于不同资源消耗类型的城市而言,直接物质输入量与本地物质消耗指标有几种对应关系,其中对于资源调入型的城市而言,简化的分析框架可将直接物质消耗等同于直接物质输入指标。[9]从城市边界系统的界定以及城市物质资源使用数据的可得性等因素考虑,且服从于本报告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着重研究与工业化发展相关的物质资源利用问题的需要,本文对所用的直接物质输入指标加以简化分类(见表1)。

    表1 城市物质流分析的简化框架:直接物质输入指标的分类

    (二)基于物质流分析的资源生产率指标构建

    资源生产率Presource可以用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量Value(一般是GDP总量)和资源实物量Material的比值来衡量:

    借助物质流分析方法,可以从一种新的视角研究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物质流分析通过对经济系统的投入物质、排出物质和存量物质进行详细分类,把物质流体系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结合,构建出一系列衍生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三类:①与物质投入相关的指标,如资源使用强度、资源生产率;②与物质消耗相关的指标,如资源消耗强度与资源消耗产出率;③与物质排放相关的指标,如物质排放强度与物质排放产出率等。在此基础上,构造出基于物质流分析的资源生产率指标体系,并进而建立物质流基础上的资源生产率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中,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整体,考察其总体的物质输入、消耗与输出,对从输入端进入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进行研究。从资源生产率的含义出发,还可进一步分析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生产率因素的影响,分解出其中由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反弹效应、提高资源生产率所带来的物质减量效应等[10]

    目前衡量自然资源生产率最常采用的简化指标被称为Pearce指标(Pearce,2001)[11] ,这里V是价值形态的产出量,M是物质资源投入量(mate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