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
设立皖江示范区,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批复以来,皖江示范区各市全力推动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始终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手段,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努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招商引资呈现量效齐升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 基本情况
(一)招商引资保持较快增长
皖江示范区招商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2011~2013年累计引进省外资金10810.7亿元(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83.9亿美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9.7%和25%。其中,2013年皖江示范区省外投资1亿元以上在建项目3644个,到位资金4403.5亿元,同比增长24.5%;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4.6亿美元,增长22.7%。合肥、芜湖、宣城、马鞍山四市到位资金均超500亿元,安庆、池州、马鞍山三市增速超30%(见表1)。总投资350亿元的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70亿元的TCL家电(合肥)产业园项目、60亿元的六安穆勒航空产业孵化园等一批“航母型”重大招商项目竞相落户皖江示范区。
表1 2013年皖江示范区利用省外资金情况
(二)招商引资结构更趋优化
皖江示范区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提质提效取得成效,利用省外资金结构更加优化。2013年,皖江示范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三次产业比为3.16∶63.58∶33.26,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同比分别上升0.66和2.9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同比下降3.62个百分点。2013年,在建10亿元以上项目443个,较去年同期增加53个,比皖北地区多269个,占全省66.6%;现代服务业引资比重达33.26%,同比上升2.96个百分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913个,实际到位资金1259.4亿元,同比增长175%,分别比全省和皖北地区高6.7和73.3个百分点。产业集聚态势明显,装备制造业、家电及电子信息业分别到位资金825.3亿元和601.3亿元,占皖江示范区制造业到位资金的55.3%(见图1)。
图1 2013年示范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产业、行业分布
(三)招商引资来源地以沪苏浙为主
皖江示范区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成效明显,沪苏浙成为招商引资主要来源地,2011~2013年累计到位资金6053.7亿元,占皖江示范区引资比重56%,比全省高1.4个百分点。其中,2013年苏浙沪两省一市在皖江示范区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2369个,实际到位资金2434.0亿元,占皖江示范区实际到位资金的55.3%。其中,浙江省977个项目,实际到位资金966.7亿元,居第一位;江苏省923个项目,实际到位资金907.5亿元,居第二位;上海市469个项目,实际到位资金559.8亿元,居第三位。同时,皖粤合作框架协议落实成效明显,广东省在皖江示范区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363个,实际到位资金526.5亿元,居第五位。
二 有效举措
皖江示范区各市深入贯彻《规划》精神,着力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认真把握产业转移基本规律,积极应对招商引资新形势新要求,始终坚持高端承接、创新承接、集群承接,努力探索出招商引资有效途径。
(一)有效开展精准招商
皖江示范区各市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谋划,瞄准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明确招商引资方向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合理确定招商引资主方向,努力形成差别化竞争。合肥市基于具备发展高端产业、承接新型业态的良好基础,自2011年起实施《大项目招商引资政策导则》,重点承接智能制造、语音技术、公共安全、新能源汽车等8个重点产业;芜湖市围绕首位产业和支柱产业,分门别类从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央企、民营百强中确定靶标企业定向招商;马鞍山市编制产业招商地图、企业产业链地图,按图索骥、精确招商。
2.着力引进龙头企业
通过“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方式招商,成效显著。合肥市按照“大企业—大产业—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以建设千亿元平板显示基地和家电基地为目标,吸引京东方、乐凯胶片、彩虹蓝光、美的、格力等家电巨头不断扩大投资规模,配套企业加速跟进。安庆市着眼打造纺织服装千亿产业,引进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投资安徽华茂纺织工业城,带动舒美特化纤、申州针织等400多家相关纺织服装企业进驻,该市望江县、宿松县被命名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芜湖市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