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
2010年10月,东盟推出《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确定了未来五年实现互联互通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关键项目和资金筹措。东盟实施互联互通战略,将有助于加快东盟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以确保如期建成东盟共同体,该战略规划已引起周边国家的关注。
一 东盟实施互联互通战略的背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浪潮,东盟加快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从自由贸易区向共同体迈进。东盟推出互联互通战略,是以东盟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为时代背景,也是实现东盟共同体的关键战略。
2003年10月,东盟通过了第二个《东盟国家协调一致宣言》,决定建立“东盟共同体”(ASEAN Community)。这一共同体包括经济共同体、政治安全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2007年1月,东盟确定将实现东盟共同体的时间表从2020年提前至2015年。[1]2007年11月,东盟领导人正式签署了《东盟宪章》。该宪章明确提出,东盟将于2015年建成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使东盟拥有一个目标、一个身份和一个声音,共同应对未来挑战。为实现这一目标,东盟采取的一个关键性战略便是增强东盟成员国以及东盟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通。2009年10月,第15届东盟首脑会议以“增强互联互通,赋予人民权力”为主题,东盟成员国领导人就互联互通问题发表了一项声明,阐述了互联互通的重要性。[2]围绕着东盟互联互通战略目标,东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划和协议,如《2011~2015年东盟旅游战略规划》《2011~2015年东盟交通战略计划》和《2011~2015年东盟信息通信技术总体规划》等,以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区内贸易、服务和投资的障碍,加强东盟的互联互通,推进东盟共同体建设。2010年10月,第17届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2011年5月,第18届东盟领导人会议特别强调了要积极协调和切实行动来实现《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安排。[3]
东盟互联互通的战略目标是提高东盟区域整体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吸引力,使该地区生产和分销网络深化、商品种类和参与国家范围加宽,在全球和东亚生产分销网络中的地位得到加强,并缩小东盟内部的发展差距,最终使得整个东盟地区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东盟的互联互通战略,包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机制的互联互通和民间的互联互通。其中,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主要包括交通和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以及能源安全问题的解决;机制的互联互通指通过各种国际性或区域性协定,以促进商品、投资和服务跨国界流动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民间的互联互通包含教育和文化的互动与合作,旅游业的发展,东盟意识的培养。[4]东盟互联互通战略的关键项目,包括东盟公路网和泛亚铁路的建设、东盟宽带走廊项目、马六甲-北干巴鲁互连、西加里曼丹-沙捞越互连、滚装网络和海上短程运输项目、产业互认协议的制定、统一的标准规则和评估流程的建立、单一窗口项目、投资限制和障碍的消除、东盟运输便利化协议的落实、东盟内部签证的放宽、东盟虚拟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通信技术技能标准的发展,以及东盟共同体建设方案的完善等。
为了有效实施东盟互联互通战略,东盟成立了互联互通协调委员会(ASEAN Connectivity Coordinating Committee),其成员包括东盟常驻代表和成员国特别代表,并定期就总体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和面临的挑战向东盟协调委员会(ASEAN Coordinating Council)、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理事会(ASEAN Political-Security Community Council)、东盟经济共同体理事会(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Council)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理事会(ASEAN Socio-Cultural Community Council)做出汇报。同时,东盟将建立一个记分卡制,监测和评价互联互通规划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与遇到的障碍,确保互联互通的优先措施和行动符合东盟区域发展的需求。此外,东盟将联系相关政府、私营部门和大众媒体,推广和宣传东盟互联互通的项目,并了解利益相关者的想法和期望。
二 东盟互联互通的三大支柱
根据《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东盟互联互通战略主要由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互联互通和民间互联互通这三大支柱组成。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括交通运输、通信网络、能源安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机制互联互通包括区内商品、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