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
近年来,东盟五国的海洋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制定和实施了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以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海洋经济的主导部门,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快速发展,海洋产业已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的海洋经济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 东盟五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概况
东盟五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印尼拥有3.5万公里的海岸线,菲律宾的海岸线为1.8万公里,马来西亚的海岸线为4192公里,泰国海岸线为2800多公里,新加坡也有一定的海岸线。据统计,印尼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为801.9万平方公里,沿海大陆架203.9万平方公里;马来西亚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为66.5万平方公里,沿海大陆架32.3万平方公里;菲律宾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为189.1万平方公里,沿海大陆架27.3万平方公里;新加坡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为1772平方公里,沿海大陆架1067平方公里;泰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为81.3万平方公里,沿海大陆架23万平方公里。[1]因此,这些国家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国家,由17840个海岛组成,海域面积约为580万平方公里,拥有世界上第二长海岸线。近年来,印尼海洋产业迅速发展,成为该国重要的经济部门。CMFSER运用I-O模型对印尼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的研究显示,2005年印尼海洋产业的增加值为573.047万亿印尼盾,占GDP的19.92%;海洋产业就业人数为1086.8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1.38%。其中,油气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海洋服务业、滨海旅游业,同时海洋服务业、滨海旅游业和渔业对就业的贡献最大。2005年,印尼的油气产业增加值为219.821万亿印尼盾(占GDP的7.6%),就业人数31.2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0.33%);海洋服务业的增加值为122.865万亿印尼盾(占GDP的4.3%),就业人数558.4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5.8%);滨海旅游业的增加值为99.715万亿印尼盾(占GDP的3.5%),就业人数227.5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2.4%);渔业的增加值为59.485万亿印尼盾(占GDP的2.1%),就业人数146.1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5%);制造业的增加值为49.726万亿印尼盾(占GDP的1.7%),就业人数40.8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0.4%);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增加值为18.944万亿印尼盾(占GDP的0.7%),就业人数75.5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0.8%)。[2]
马来西亚是一个海洋国家,地处亚洲大陆和东南亚群岛的衔接处,全境被南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按照专属经济区计算,马来西亚的海洋面积超过其陆地面积。马六甲海峡有近一半的水域属于马来西亚领海,每年约有7万艘轮船从这里经过,2020年估计将达到11.4万艘,占世界海上贸易量的1/5~1/4。[3]马来西亚是世界第20大贸易国,约占全球贸易额的1.4%,其中近95%的国际贸易通过各港口经海运运输。马来西亚的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带动其港口和海洋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并成为马来西亚的重要产业。2008年,马来西亚港口完成了约1640万标准箱(TEU)的货物装卸,其中巴生港(Klang Port)和丹戎帕拉帕斯港(Tanjung Pelepas Port)分别上升为世界第16大和第17大集装箱港。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MISC)目前已是全球最大船运集团之一,旗下运营超过100艘轮船,并且拥有27艘液化天然气轮船(LNG),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运输商。马来西亚拥有几家世界级的造船厂,但是每年造船量最高仅为100万载重吨位,且大多投入到船舶维修业。马来西亚海洋服务业主要集中于港口、船运工业和对外贸易领域,外资参与度高,跨国公司分布于物流、船舶运营、船运管理等领域。政府允许国有港口私有化,外商可通过持有港口股权或者为国内船运公司提供国际航线等服务的方式拥有港口。[4]同时,马来西亚是除印尼之外的东盟第二大产油国。2000年,马来西亚在沙巴(Sabah)和沙捞越(Sarawak)两州的大陆架发现了储量巨大的液化天然气,近年马来西亚的天然气产量逐年稳步提升。据英国石油公司(BP)能源统计,2011年马来西亚天然气产量达618亿立方米。目前,马来西亚有超过50%的石油生产来自马来盆地的海上塔皮斯油田。
菲律宾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具有漫长的海岸线。菲律宾的渔业资源发达,2007年渔业生产量达471万吨,排世界第8位。[5] 菲律宾的珊瑚礁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提供了全国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