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
2013年,湖南建筑业坚守工程质量安全底线,扎实推进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监督规范化和监管信息化,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监管,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建筑业持续较快发展、行业和谐稳定。
一 2013年湖南建筑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256亿元,同比增长18%,位居全国第11位;实现增加值1516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省GDP的6.2%。建筑企业施工项目遍布全国30个省区市,前三季度外拓产值1133.99亿元,增长17.7%;对外工程营业额12.2亿美元,同比增长9.91%,湖南建筑业得到了持续较快发展。
(一)强化底线意识,完善监督保证体系
1.整体推进“三化”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是强化标准化建设,完善企业内控保证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重点查处关键人员无证、假证上岗和不到岗履职等问题。同时,继续强化达标验收、示范工地创建和安全认证工作,对不在规定时限内通过安全认证的企业启动实施资质动态核查。目前,全省已有159家特、一级企业通过省级安全认证,482家二、三级企业通过市级安全认证,累计创建省级示范工程1291个、示范工地2676项(次)。二是强化监督考核,完善监督保证体系建设,落实监管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考核讲评工作,实行监督机构对一线监督人员月考核、建设主管部门对监督机构季度考核、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部门及其监督机构的季度考核的常态化考核机制,严格落实考核奖惩。三是强化信息应用,构建信息化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能。对项目监管信息平台进一步升级完善,增加了非正常项目录入端口,使信息平台更加全面、科学,构建了全省工程建设项目从省到市再到县的扁平化、网络化的信息化监管体系。
2.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把全面掌握监管底数作为完善监督保证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把“打非治违”与掌握监管底数有机结合,认真布置开展“打非治违”工作,扎实对各市州进行督查督导和驻点督导工作,对督查发现的建筑市场执法和质量安全监督不联动、私人规模建房、违规加层、非法生产预拌商品混凝土等问题分别对岳阳、永州、衡阳、娄底、湘潭、益阳等市建设主管部门去专函予以督办。通过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少数地方政府“重发展、轻监管”的局面得到扭转,大部分园区建设项目纳入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统一监管,初步形成“打非治违”工作长效机制。
3.扎实监督检查,强化专项整治
一是实施季度集中督查。每季度组织对全省14个市州和所辖县市区进行集中督查和考核。4次集中督查中,共抽查在建工程项目151个,发现质量安全隐患1679条,记录48家相关责任主体和56名相关责任人的不良行为记录。长沙市轨道交通工程开工建设以来保持了“零死亡事故”。二是强化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起重机械设备产权备案和使用登记管理工作。同时,加强钢管、扣件进场材质验收,从源头入手加强建筑施工支模架、脚手架等专项整治。
(二)强化转型意识,营造公平择优环境
1.健全市场竞争机制
一是推行安全生产责任险。对在建项目推行安全生产责任险,将费率与项目安全生产状况、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地区安全生产监管水平挂钩,利用市场化的手段,促进企业加强项目管控,促进主管部门提升监管水平。目前,全省14个市州均已推行安全生产责任险。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建设。修订出台了关于施工、监理招投标的“两规定五办法”,通过使用综合评估法对通过安全认证、创建标准化示范工程的企业在投标时给予加分激励,对发生安全事故、有不良行为记录的企业则予以扣分处理,从招投标源头支持安全生产管理到位的企业扩大市场份额。
2.促进行业转型发展
一是抢占高端市场。在资质申报、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抢占环保、水利、铁路、机场、地铁等高端工程市场。2013年12月,湖南高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与中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中标“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项目,在抢占省内轨道交通工程土建施工项目上实现了突破。二是促进专业化、工业化发展。围绕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科学转变的总要求,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一方面,积极推广新型模板体系。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建筑工业化。积极稳妥地扶持和引导湖南省建筑工业化发展,目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