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
宁乡地处长沙西大门,是刘少奇主席的故里,总面积2906平方千米,辖33个乡镇和街道,人口138万。过去的宁乡,交通闭塞,财政薄弱,工业停滞,是一个比较落后的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宁乡开拓进取,致力后发赶超,一跃成为全省经济强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第56位。探索宁乡巨变过程,总结宁乡有益做法,全面解读“宁乡现象”,对于全省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 彰显“三量齐升”的宁乡变化
宁乡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按照省委提出的“三量齐升”的总要求,紧密结合县情实际,着力探索增速与质量双高、规模与效益共增、当前与长远兼顾、强县与富民共进的科学实践,各领域发生了可喜而深刻的巨大变化。特别是2012年以来,克服了宏观经济形势疲软的压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逆势稳增、好中求快的发展新局面。
(一)速度宁乡势头强劲
2013年,县域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收入增长18.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4.3%,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8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1.5%,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体现了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和人均均量同步提升。2007~2012年,县域生产总值五年跨越五个百亿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382万元;财政收入五年翻两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735元增至1376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806元增至24020元;规模工业产值年均增长43.2%,增速连续五年居全省县域第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五年挺进53位。
(二)活力宁乡全面迸发
2013年,新引进格力电器、洋河酒业、雅居乐等7个投资过10亿元、投产后税收过亿元甚至过十亿元的重大项目。近五年里,宁乡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50家,上市企业达到1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1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达到15个,2家企业成立院士工作站,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14家,累投累放信贷资金570亿元。引进博士、硕士等近千名高端人才,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加速积聚。产业结构由传统农业向复合型经济升级,推进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品牌化和商贸区域化,形成了宁乡经开区、金洲新区、玉潭、灰汤、沩山、花明楼、流沙河等多点发力、竞相突破的发展态势,县域经济活力全面迸发。
(三)美丽宁乡初露端倪
城镇化率从五年前的35.6%达到47.7%,县城建成区由五年前的23平方千米扩大到40平方千米,人口由22万增至34万,经济形态由县城向中等城市升级。成功创建“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全国文明镇”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9个,国家级生态村5个,省级“生态家园示范村”3个,市级“绿色村庄”6个。2013年全县新增造林5.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5%,城市绿化率达到35.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2%,成功获批“国家卫生县城”,获评“全国绿化先进县”,成为全省“两型”建设试点县。
(四)品牌宁乡令人瞩目
宁乡经开区、金洲新区分别获批国家级经开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宁乡成为全省第二个同时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的县域。首批“国家再制造示范基地”“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节能环保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品牌花落宁乡,以拥有30多个国字号企业品牌创中部县域之最。玉潭镇跻身中部唯一的“全国百强乡镇”,沩山成功创建“国家风景名胜区”,花明楼、关山分别荣膺国家5A景区和4A景区,炭河里获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宁乡跻身全国首批17个“旅游强县”之一,成功获批“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首批“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全省首批“新型城镇化示范县”,成功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教育、医疗、人才建设、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农村危改等工作屡获国家荣誉。宁乡现象被新华社等媒体作为全国县域发展样本进行广泛宣传推介。
二 推进“五个发展”的宁乡实践
近年来,宁乡紧扣省委“四化两型”战略,围绕“打造省会次中心、构建幸福新宁乡”目标,以“转型创新,好中求快”作为发展主基调,坚持激活增长极、培育增长点、确保增长率的“三增原则”,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特别是2012年以来,坚持突出“五个发展”,立足长沙市委明确宁乡“要在全市‘六个走在前列’大竞赛活动中争当先行者、勇做排头兵”和“率先走出一条县域经济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