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
湖南是我国典型的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积极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是解决全省“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全面分析当前湖南城乡发展格局特征和水平,深入剖析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明确适宜的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 当前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格局分析
(一)城乡一体化的指标评价体系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乡村逐步融为一体,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一种状态。它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水平,本文选取城镇化率、二元对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度等指标初步测算,再根据各指标所含的信息量多少进行客观赋值,计算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
(1)城镇化率:城镇人口规模和发展水平以及对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通常用市人口和镇驻地聚集区人口占全部人口(人口数据均用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程度。城镇化率与城乡一体化水平正相关。
(2)二元对比系数:是反映农业和非农业两大部门劳动生产率差异情况的常用指标,参考值为发达国家0.52~0.86,发展中国家0.31~0.45。
(3)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小于0.5,表明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对立;0.5~0.8,表明处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一体的过渡阶段;大于0.8,表明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4)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度: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值。差值越大,说明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距越大,指标值低于0.025,则可认为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基本处在同等水平。该指标为逆向指标,计算时对其进行(1-X)处理,调整为正向指标。
(二)湖南的总体水平与格局
1.纵向来看,湖南城乡一体化水平逐年上升
2012年湖南城乡一体化指数比2003年上升7.72个百分点,增长幅度比较明显。一方面,同期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度快速下降了9.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受湖南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带动,十年间城镇化率提高了13.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先降后升,2003~2007年逐年下降,此后5年逐步提高,2012年比2007年提高了3.14个百分点,反映出近年来湖南加快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成效明显。二元对比系数呈现前升后降的走势,2007年达到峰值,此后逐年下降,但十年间仍提高了1.34个百分点,这充分证明湖南城乡二元经济矛盾趋于缓和,但也说明近年来湖南第一产业发展逐渐滞后于第二、第三产业,需要重点关注(见表1)。
2.横向来看,湖南城乡一体化水平仍然较低
2012年湖南城乡一体化指数仅略高于山西和河南,在中部地区居第四位,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3个百分点,与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比较,也存在明显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城镇化水平偏低、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距明显,是制约我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突出因素(见表2)。
表1 2003~2012年湖南城乡一体化指数
表1 2003~2012年湖南城乡一体化指数[1]
表2 2012年湖南与部分省份城乡一体化指数比较
3.省内来看,不同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差距明显
根据2012年湖南14个市州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数,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区域:一类区域包括长沙,城乡一体化指数高出全省11.05个百分点,接近于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水平;二类区域包括株洲、湘潭、衡阳、岳阳,这些地市的城乡一体化指数值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类区域包括益阳、郴州、永州、常德、邵阳,城乡一体化水平接近于全省平均水平;四类区域包括张家界、怀化、娄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个市州的城乡一体化指数远低于全省平均数值,仍处在40%以下。其中,城乡一体化水平最低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比最高的长沙市低19.04个百分点。湖南省内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巨大差距体现了城乡地域发展严重失衡,这就决定了湖南不同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必然存在着较大的梯度差异(见表3)。
表3 2012年全省各市州城乡一体化指数比较
二 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