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
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政党政治的影响巨大,有的执政党应对不力,导致政权易位。有的执政党反危机措施得当,执政地位更加巩固。金融危机没有帮上欧洲左翼的忙,拉美左翼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力量略有发展,极端势力在一些国家影响力有所扩大。各类政党深刻反思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危机产生的根源,危机将加速世界从单极向多极格局转轨的进程,发展模式之争也将更为激烈,“中国模式”受到更多关注。着眼于后危机时代,许多国家的执政党积极调整国家发展战略,以便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中国应坚持开放心态,注意吸取外国不同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has a strong impact on world party politics. Some ruling parties lost power due to the lack of effective responses while others consolidated their positions by taking proper anti-crisis measures;the European left-wings failed to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in the crisis while the Latin American left-wings gained greater development space;some communist parties and extremist forces both achieved modest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s. The various political parties have deeply reflected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crisis. They argued that neo-liberalism was the root of the crisis and the crisis would accelerate the world’s transformation from a unipolar to a multipolar structure;that the debate on development mode would be more intense than ever with the “Chinese Mode” subjected to more attention. In the post-crisis era,the ruling parties in many countries have actively adjusted their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order to occupy the high ground for future development. China should keep an open mind,learn from foreign lessons and experiences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 modes,and constantly develop and improv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009年,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加速发酵,逐步发展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一些国家又由经济危机演变为社会危机,进而导致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政党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危机既促发多国政治力量的加速重组,又引发各国政党对发展模式和道路的反思。一些执政党应对危机乏术,影响力下降甚至丢失政权。一些执政党反危机举措得当,执政地位愈加稳固。危机在深刻影响一些国家政治格局的同时,引起许多政党的自我调整和革新,世界政党政治酝酿新的变化。
一 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政党形势的影响
总体来看,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世界政党形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经济危机考验各国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有的执政党应对不力,导致政权易位或支持率下滑。有的执政党反危机措施得当,执政地位更加巩固。左右翼政党在危机中损益不均,欧洲政坛“右强左弱”的政治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拉美地区政治生态进一步向左倾斜。一些国家的共产党重视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努力谋求发展。鼓吹排外思想的极端势力有所抬头,极左、极右势力和边缘小党借经济衰退和民众不满拉拢人心,在一些国家影响力有所扩大。
1.经济危机考验各国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有的执政党应对不力,导致政权易位或支持率下滑。有的政党反危机措施得当,执政业绩受到肯定,地位更加巩固
(1)经济危机引发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导致一些国家政治版图重组。与人们普遍预期的后果相同,在金融危机的持续肆虐下,伴随“经济衰退”的往往是“政局动荡”。2009年初以来,金融危机的社会影响日益明显,企业倒闭、失业人数上升、购买力水平下降等现象在许多国家普遍存在,一些国家的执政党挽救经济的政策措施不力,民众悲观情绪蔓延,社会抗议风潮此起彼伏。反对党利用民众不满,向执政党频频施压,朝野相互攻讦、斗争激烈,因金融危机负面效应放大而导致政权更迭的现象在几大洲均有发生。
在欧洲,继比利时政府因金融危机冲击在2008年底垮台后,冰岛独立党政府是2009年最先垮台的政府。20世纪90年代,冰岛奉行“借债发财”的理念,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冰岛银行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过度快速扩张,银行资产总额是该国经济总量的9倍,三大银行外债高达1000亿欧元。由于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过大,金融危机对冰岛产生巨大冲击,高负债、高风险的“借钱生钱”模式把冰岛银行拖入破产深渊,冰岛克朗对欧元汇率大幅下跌,通货膨胀率一路攀升,民众生活水平急剧下降。2009年1月24日,冰岛首都雷克亚未克发生大规模群众示威游行,抗议者要求独立党领导的政府立即下台。同时,反对党社会民主联盟也向总理哈尔德施加压力,要求他撤换冰岛中央银行行长。迫于压力,1月26日,哈尔德只好宣布下台,金融危机结束了独立党10多年的执政地位。社会民主联盟和左翼绿色运动随后组成过渡政府,并在4月提前举行的议会选举中以51.5%的得票率获胜,这是1944年冰岛共和国成立以来,左翼联盟首次在议会获得多数支持。
冰岛总理哈尔德被迫宣布下台近一个月后,拉脱维亚总理戈德马尼斯步其后尘。与冰岛相似,拉脱维亚经济近年来的高增长率得益于欧洲其他地区的大量投资、巨额外债、国民的高消费以及低储蓄率,金融危机给该国经济带来的打击极其沉重,由于经济结构失衡和外债型发展模式,实体经济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引发政治动荡。2009年1月13日,由拉脱维亚各反对党派和工会联合召集的近万人走上首都里加街头,举行抗议示威活动,要求总理和内阁在严重的经济危机下立即辞职并举行大选,部分抗议者企图冲进议会大楼并同警方发生大规模冲突,最终酿成拉脱维亚1991年独立后最严重的一次街头骚乱。2月20日,没能顶住压力的戈德马尼斯只得选择下课,宣布他本人及内阁辞职。
在拉脱维亚之后,政权被迫更迭的是匈牙利。与拉脱维亚一样,匈牙利经济在冷战结束后借助西欧发达国家的投资发展迅速。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欧国家银行纷纷撤资,匈牙利损失惨重,经济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陷入衰退。匈牙利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欧洲联盟申请并获得250多亿美元贷款,成为第一个申请国际金融援助的中东欧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匈牙利总理、社会党主席久尔恰尼的支持率一路走低。青年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