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4年我国转型期推进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发展的价值特征和路径选择

    作者:刘丹 彭澎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摘要: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农村在转型期推进其基层社会管理发展的价值特征和路径选择。转型期推进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发展是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转型期推进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发展,是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农村社会管理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的核心工程;转型期推进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发展能科学谋划和有效解决农村问题,是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的重点工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是以基层自治为基础,自农村市场化发展以来逐步构建起来的,突出农民群体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性,这是农村市场化发展以来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一种制度飞跃。农民群体始终是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和基础,激活农民群体的管理积极性才能较好地发挥多元化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既是乡村治理和基层民主政治的主导模式,又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体制动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的十八大明确的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核心任务,是加强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战略部署,但对于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价值特征和发展路径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在转型期构建合适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框架,优化基层社会管理的功能以实现对农村有效的社会管理成为转型期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向。在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由此全面掀开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幕,城乡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是我国国土面积的最大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中,农村和农业也开始了市场化的发展转换。市场化机制激活了农村社会的利益元素,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固有思维,农村社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的市场化、利益的多元化和社会的分化给原来农村社会的管理结构和体制带来了挑战,伴随市场化进程农民的政治思维、自主意识和权利观念发展成熟,为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和完善带来了机遇。市场化发展强化了农民经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增强了农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改变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已经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和陈旧思想,不断对现有农村管理结构和体制进行反思和批判,寻求现代化发展路径下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发展的价值观念和逻辑体系。“已经在社会本身当中起作用、政治系统可以加以吸收和发挥的那些有利于民主的格局和与之相呼应的趋势,可以作为合理化潜力来把握。”[1]农村现代化发展为基层社会管理机制转型和农民管理观念变革带来契机、凝聚力量,提供合理性的社会基础。而且在法治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的社会管理体制和制度模式面临法治转型的重任,农民的社会管理理念和观念面临法治转型的契机。农村市场化在改变农村经济结构的同时,也深刻影响到了与经济结构密切相连的社会结构,在新的现代化发展体制中,原来的乡村管理传统和管理资源注入了新的发展元素,面临着新的发展背景。因此,与现代化发展几乎同时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在不断探索和寻求着制度优化的选择路径。对制度发展来说,现代化带来的最大成效就是确立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人们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认同。因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完善和优化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制度的关键是,抓住农村社会管理的体制需求,实现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和村民社会管理观念的转型,这是农村转型期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发展而带来的“人们对制度创新的认同”[2]

    一 转型期推进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发展的价值特征

    (一)转型期推进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发展是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报告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党中央最近一段时期围绕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特别是农村基层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所制定的一系列文件与决议显示了一个政策信号,即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必须紧紧内置于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模式,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的水平和能力,最终实现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在新时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而在农村提出的一项具体且重大的战略步骤。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发展趋势改变了乡村社会传统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推动了乡村社会转型的现代变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也逐步带来了基层社会管理的深刻变革以及社会治理观念与制度的全面转换。农村市场化发展激活了乡土社会尘封的利益元素,使得乡村社会利益多元化、主体多元化、社会多元化进程加快,利益需求与利益整合的联动机制推动了乡村社会结构的深层次转变。利益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