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
由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机制推动了次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和一体化进程。目前,该区域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格局与合作机制,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快速发展赢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不断增长的关注和战略投入,该地区各种合作机制和开发项目应运而生。近年来,区外国家相继加大了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投入。为了积极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和东盟的关系,拓展发展空间,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东向”政策。如今,作为其实施“东向”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印度积极推进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合作,在大湄公河地区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其影响和发展态势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次区域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印度的介入带有挥之不去的“中国因素”,对中国在该区域合作必然产生诸多影响,这已经成为我们当前需要加以应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 印度加强与次区域国家合作的背景
不断提升地缘政治影响力是印度在新世纪越来越明显的战略诉求。早在印度独立初期,尼赫鲁就已经指出:“太平洋会取代大西洋的地位而成为未来世界活动的中心。印度虽然不是太平洋国家,但总免不了会对太平洋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伴随着印度国力的不断增强,印度强调发展与东盟和亚太国家关系的思路更加清晰,举措更加频繁。印度介入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是在一系列国际、国内背景下催生的必然选择。
(一)印度“东向”政策进入新的阶段,与东南亚的合作不断拓展
“东向”政策本质上是印度应对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地区经济合作的产物,它是印度寻求改变其在冷战时期受到的限制,重新制定独立的外交政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
2012年,印度与东盟在新德里举行的峰会上宣布完成了在投资以及服务范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同时,它们决定进一步提升相互间的合作水平,将原有的合作关系上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假使印度启动“东向”政策最初看好的是东盟经济的迅速提升,以期望从自身长期经济低迷的状态中摆脱的话,那么后来二十年的实践中,“东向”政策不断演进,其地域范围与合作内容都在逐步拓展。
(二)域外大国和国际组织对GMS合作意愿强烈,竞争加剧
近年来,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