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
太平洋联盟成立于2012年6月,其核心目标是实现成员国间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成为融入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平台。自成立以来,一体化进程顺利起步,并取得了几项初步成果。联盟有良好的基础,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联盟内部贸易依存度低,实现农产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有难度,外部压力较大等。中国是太平洋联盟的观察员国,双方的经贸关系较为密切。
The Pacific Alliance was founded in June 2012,aimed at realizing the free movement of goods,services,capital and persons among member countries and serving them as a platform for economic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system and especially into the Asia-Pacific region. Since the foundation,the integrating process continued to be deepened and has produced remarkable initial fruits. Now the alliance is facing major challenges such as a small volume of trade among the members,immense difficulties in promoting free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service,and heavy competition from outside. As an observer,China has forged strong economic and trade ties with the bloc and is seeking a closer partnership with it.
太平洋联盟(Alianza del Pacífico)是一个“深层次一体化”组织,正式成立于2012年6月。截至2013年11月,该联盟有4个正式成员国(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智利),1个准成员国(哥斯达黎加)和24个观察员国。[1]联盟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成员国间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提高竞争力,成为融入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平台。
一 一函激起“小海啸”
2010年10月,秘鲁总统阿兰·加西亚(Alan García,先后于1985~1990年和2006~2011年两度担任秘鲁总统)致信哥伦比亚总统胡安·马努埃尔·桑托斯·卡尔德龙(Juan Manuel Santos Calderón,2010年6月上台执政,任期4年),建议由两国发起,联合巴拿马、厄瓜多尔、智利等3国,通过签订“深层次一体化协议”,建立区域一体化组织,以实现各国之间商品、服务、资本、人员的自由流动。
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对加西亚总统的倡议做出积极响应。在他们的大力推动下,“太平洋联盟”在2012年6月正式成立。在其成立后的1年半左右的时间里,太平洋联盟的影响就跨越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引起了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欧洲国家的注意和重视,其观察员国迅速增至24个。
(一)函出有因:“太平洋之弧”陨落
秘鲁的阿兰·加西亚总统2006年在他第二次就任秘鲁总统之初,就提出了“太平洋前沿”(Frente del Pacífico)的概念,并得到墨西哥外交部部长的积极响应。媒体将加西亚总统的“太平洋前沿”称为“太平洋之弧”。2007年下半年,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也参与到推动“太平洋之弧”的活动中。
在秘鲁、墨西哥、智利3国的推动下,自北向南,墨西哥、中美洲国家、厄瓜多尔、秘鲁、智利等国家一度掀起了“太平洋之弧”的热潮,2007~2008年,这些国家每年举行两次贸易部部长会议,探讨推动“深层次一体化”的战略。由于各国之间分歧较多,部长级会议没有取得预期成果,一些国家的积极性明显降低,2009~2010年,每年只举行一次“太平洋之弧”部长级会议。
(二)紧锣密鼓:“太平洋联盟”诞生
2010年12月4日,秘鲁、智利、墨西哥、哥伦比亚4国总统在阿根廷的玛德普拉塔举行非正式首脑会议,就建立“深层次一体化区域组织”达成共识。
2011年4月28日,秘鲁、哥伦比亚、智利、墨西哥4国总统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第一次正式首脑会议,发表了联合声明,即《利马宣言》,决定建立“太平洋联盟”。巴拿马总统派特使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联合声明上签字。
2011年12月4日,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3国总统和秘鲁外交部部长在墨西哥的梅里达市召开第二次首脑会议,决定4国的贸易部部长、外交部部长在6个月内完成《太平洋联盟框架协议》,开始磋商电子商务、原产地规则、关税、检验检疫、人员交往、签证、学者与学生交流、政策协调等事务。
2012年3月5日,秘鲁、哥伦比亚、智利、墨西哥4国总统取消了原定的第三次首脑见面会议,代之以视频会议。4国一致同意,接受哥斯达黎加为“太平洋联盟”的观察员国。
2012年6月6日,秘鲁、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4国总统在智利的安托法加斯塔市召开第四次首脑会议,签订《太平洋联盟框架协议》,宣告“太平洋联盟”正式成立。哥斯达黎加外交部部长、巴拿马外交部副部长分别代表两国总统,作为观察员国,参加了此次会议。
框架协议分为17章,依次为:总则,民主与法制,目标,部长级会议,联盟决议及有关协议的批准,联盟决议及有关协议的性质,轮值主席国,与其他组织的关系,与第三方[2]的关系,观察员国,新成员国的加入,争议的解决、生效、保存、修订、期限和终止,最后条款。第三章(目标)规定,联盟的目标是:建立“深层次一体化”地区组织,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提高竞争力,成为融入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平台。
二 “太平洋联盟”顺利起步
2012年11月17日、2013年1月26日、2013年5月23日,秘鲁、哥伦比亚、智利、墨西哥4国总统先后在西班牙的加的斯市、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哥伦比亚的加利市召开了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首脑会议。在第七次首脑会议上,4个正式成员国的总统一致同意接纳哥斯达黎加为联盟的成员国。哥斯达黎加议会批准后,哥斯达黎加将正式成为“太平洋联盟”的成员国。
(一)完善组织机构
根据“太平洋联盟”的组织结构(参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