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
近年来,河南省农村商贸流通业不断发展,但仍面临基础设施落后、流通主体弱等诸多突出问题。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对扩大农村消费、缩小城乡差距、繁荣农村经济意义重大。如何加快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构建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已成为发展大流通、大市场,加快新农村建设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 河南省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状况
1.发展现状
(1)乡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农村生活日用品消费和农业生产资料消费、农产品交易规模不断增长,农村商品流通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河南省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89.84亿元,同比增长15.6%,增幅高出城镇2.2个百分点。2006~2013年,全省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见图1)。全省粮食、棉花、油料、生猪、瓜果、茶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大部分进入流通领域,商品化率稳步提高。
图1 2006~2013河南省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增速
(2)流通网络逐步完善。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新网工程”、邮政服务“三农”连锁超市等惠民工程的实施,生产、流通企业渠道下沉注重农村市场开发,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经营网点不断增多,流通网络逐步完善。目前,超市基本覆盖全部乡镇,特别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连锁乡镇商贸中心,规模大、商品全、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服务规范,成为乡镇市场标志性现代购物场所。
(3)经营主体不断壮大。随着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流通企业、个体经营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等成为农村商贸流通的重要力量,初步形成了以国有、集体所有制、私营和混合所有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市场主体,呈现出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竞相发展的格局。截至2013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已达7.01万户,同比增长56.1%,成员总数46.8万个,同比增长47%,出资总额累计达1787.8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2013年新增2.51万户,占总户数的35.9%,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全省市场主体增长最快的类型。同时,信阳百家等一批本地中小型连锁超市积极抢滩乡镇市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4)流通业态日益丰富。全省农村流通业态迅速发展,连锁综合超市、小型超市、专卖店、专业店、传统的集市、农贸市场、家庭小卖部等竞相发展。在“家电下乡”带动下,海尔、格力等品牌家电产品连锁专卖店和移动、联通公司的通信产品专卖店基本覆盖所有乡镇,电脑专卖店、双汇、众品等冷鲜肉连锁店、婴幼儿用品专业店、品牌服装专卖店、蛋糕店、干洗店等也在悄然兴起。
2.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村商贸流通业缺乏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有场无市和有市无场并存。由于农村市场多是民间个人投资,随意性较大,一些市场的选点未能充分考虑商品的流向、流量和市场辐射范围等因素,造成有场无市,市场聚集和引导生产的作用较弱。同时,很多集贸市场仍是露天市场、马路市场,没有固定交易场所,占道经营、交通堵塞等问题突出。二是农村商业网点以农民自建和房地产商开发为主,普遍是商住不分、空间狭窄的临街卷帘门式小商铺,缺乏停车、环卫、排污、仓储等必备配套条件,不符合商业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三是网点布局失衡和业态结构趋同。部分乡镇超市“林立”,相对于人口而言,存在发展过度,面临经营艰难的窘境。
(2)发展水平有待提升。部分经济发达的中心镇,商贸业发展水平与县城相差无几,但一些乡镇仍以马路市场和简易商铺为主,经营条件简陋,交易手段落后,仍缺乏具有一定规模和经营规范的超市。农村零售业经营的商品、业态虽然多种多样,但以商品档次低居多,且经营方式亟待规范。现代流通方式连锁经营、配送服务比例低,农村商品流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须进一步完善提高。
(3)农产品市场缺失,“卖难”问题不断发生。一是农产品市场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周边,产区农产品市场极少,农民不方便到农产品市场直接出售,多是靠中间商收购转手,农民种植收益打折。二是由于受自然灾害、流通成本、流通渠道、种植规模等多种因素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暴涨暴跌较为频繁,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卖难”现象不断发生,农民一直被“一少就涨,一涨就多,一多就落”的“怪圈”困惑。
(4)流通主体规模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