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电力、水资源以及农产品输出地,其产品的输出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输出资源性产品的同时,中部地区却要独自承担资源性产品开发后所带来的各种遗留问题,“资源性贫困”不断加剧。为缓解这种现状,国家及中部地区政府纷纷加大对资源性产品输出地的利益补偿,但是利益补偿的程度还远不能弥补中部地区因资源性产品开发输出而丧失的机会成本。因此,加快建立中部地区资源性产品输出和输入地利益补偿机制,是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及必然要求。
一 中部地区资源性产品输出和输入地利益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中部地区资源性产品输出和输入现状
中部地区资源禀赋条件较好,除石油和天然气较为缺乏外,煤炭、水能及耕地资源都较为丰富,储量仅次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煤炭资源基本储量占全国的47.93%,约为全国总储量的一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横贯中部6省,水域面积广阔;拥有全国23.82%的耕地(见图1)。中部地区资源储量虽次于西部地区,但是与其相比,中部地区在资源性产品生产能力上具有比较优势,多数省份在满足当地的生产生活需求之外仍有余力向东部地区输出资源性产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有色金属、电力、水资源及农产品输出地。
图1 2012年中国主要资源储量分布
山西是中部地区最大的产煤省份,2012年,其煤炭生产总量91333万吨,煤炭消费量6455万吨,在煤炭需求自给自足的同时还有很大盈余,因而大量输往省外,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输出地。而中部地区煤炭生产能力仅次于山西的安徽及河南,近年来由于煤炭资源整合等原因,煤炭产量下降,煤炭需求缺口较大,不仅不再是中部地区煤炭资源的输出省份,而且还需从山西、陕西以及河北等相邻省份大量调入煤炭以满足其自身发展需要(见图2)。
图2 2012年中部地区煤炭资源供需现状
中部地区石油、天然气生产能力较弱,山西、安徽、湖南、江西基本没有石油、天然气产出,河南、湖北虽有产出,但是产出较少,远远无法满足中部地区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加之中部地区经济多以粗放型为主,对石油、天然气的使用效率不高,浪费比较严重,加大了石油、天然气供需缺口,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石油、天然气不足的问题,中部地区需从山东、陕西、新疆及辽宁大量调入石油及天然气(见表1、表2)。
表1 2012年中部地区原油供需现状
表2 2012年中部地区天然气供需现状
中部地区因煤炭储量丰富,多以火力发电为主,而水力发电则主要分布在湖北与湖南。湖北、湖南两省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发电量较大,区域内更是分布有中国发电量最大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中部6省总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22.72%,是我国重要的火电及水电发电基地,山西、湖北更是“西电东送”工程的北路及中路的重点输出省区(见图3)。
图3 2012年中部地区电力供需现状
湖北、湖南两省水资源储量丰富,地表径流量大,降水量多,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主要输出省份。而江西水量虽然远远比其他5省丰富,但是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在时间上需对水量进行再分配,以余补缺。总体来说,中部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可以输出大量水资源以满足其他省份用水需要,但是近年来随着水源枯竭、水资源污染的加重,这一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见图4)。
图4 2012年中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现状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2012年,中部6省以全国23.82%的土地生产了占全国30.08%的粮食、22.61%的棉花及42.52%的油料,除棉花产量低于西部地区,粮食及油料的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输出区(见图5)。
图5 2012年中国四大地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
总体来说,中部地区资源性产品主要以输出为主,是我国煤炭、电力、农产品、水资源的重要输出地。资源性产品被大量输往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形成了以中部地区为主体的资源输出及以东部地区为主体的资源输入格局。
(二)中部地区资源性产品输出和输入地利益补偿现状
中部地区作为资源性产品的重要输出地,为东部地区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中部地区却要承担资源性产品开发后的遗留问题,如发展机会的丧失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为了对资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