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
组织机构信息进行代码数据动态分析是以代码数据库为基础,采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数据库中的组织机构从增长趋势、经济行业、经济类型、机构类型、企业规模、行政区域等诸多方面入手,对动态变化的组织机构信息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供了统计区间内全省行业分布、经济走向、产业结构、投资趋势等关键信息,从而为行政管理、企业经营、投资理财,尤其是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等提供有益参考。
一 2013年组织机构代码工作情况
(一)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服务山西经济建设
截至2013年底,山西省组织机构代码建成三个数据库,其中,组织机构信息库总量为63万余条,电子档案数据库总量为350万余条,产品数据库总量为3.5万条。坚持质量第一的工作方针,保证全省代码数据质量合格率达90%以上,电子档案合格率达95%以上,产品库信息采集率达90%以上,信息年检率达85%以上,确保各相关部门查询到的代码信息真实、有效。提高数据统计和信息应用水平,为政府监管、市场结构调整、企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积极配合经济普查、文物普查、纪检监察及全省各项专项检查等工作,满足各方对相关代码信息的需求,服务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二)推动代码资源共享,服务山西信息化建设
继续全面深入应用《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共享平台》。在国家代码中心许可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代码信息资源,实现联网或专线互查、资源共享。抓好代码在政务领域和商务领域两个层面的推广应用工作,政务领域实现与公安系统、国家安全、环境保护、住房公积金、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合作;商务领域重点推进在征信、保险行业的应用,为业务监管、客户服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便利,满足社会专业机构的数据核查需求;加强与工商、编办、民政、银行、海关、审计等部门的沟通和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山西信息化建设。
(三)深化代码应用推广,服务山西诚信体系建设
发挥在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以组织机构代码为企业质量信用档案的唯一实名制身份识别信息,配合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做好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按要求做好相关信息的录入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确保信息的动态管理和准确有效。加快《山西省产品质量信息平台》建设步伐,广泛采集质量、标准、计量、检验等多种类信息,将不同区域内相关产品质量信息收集起来,形成全面、动态、权威的产品质量信息平台,为质量监管、企业发展、公共查询、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为全国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建设服务,为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服务。
二 2013年组织机构的构成及区域分布
(一)2013年组织机构构成
2013年山西省有组织机构630770家,其中企业297613家,占总数的47.18%;个体工商户159869家,占总数的25.35%;事业单位33493家,占总数的5.31%;机关16175家,占总数的2.56%;社团9201家,占总数的1.46%;民办非企业6781家,占总数的1.08%;工会4068家,占总数的0.64%;其他机构(包括村委会、居委会、基金会、宗教活动场所等)103570家,占总数的16.42%(见图1)。
图1 2013年组织机构类型构成
(二)2013年组织机构区域分布
2013年山西省组织机构的区域分布为:太原市158766家,占总数的25.17%;大同市59813家,占总数的9.48%;阳泉市28718家,占总数的4.55%;长治市54566家,占总数的8.65%;晋城市42775家,占总数的6.78%;朔州市25578家,占总数的4.06%;晋中市52986家,占总数的8.40%;运城市54702家,占总数的8.67%;忻州市43244家,占总数的6.86%;临汾市54311家,占总数的8.61%;吕梁市40177家,占总数的6.37%;省直属15134家,占总数的2.40%(见图2)。
图2 2013年组织机构区域分布
(三)2012~2013年各组织机构类型增长比较
与2012年相比,企业、事业单位、社团和工会的机构份额略有下降,但同比依然增长,同比增长率依次为11.06%、3.65%、10.44%、12.16%;而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其他机构的份额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同比增长率依次为17.81%、14.27%、17.50%;机关的份额在下降,增长率为-1.56%(见表1)。
表1 2012~2013年组织机构类型构成与总量对照
三 2013年新增组织机构的总体构成及区域分布
(一)2013年新增组织机构总体构成
山西省2013年新增组织机构79548家,其中企业新增(包含企业非法人)33248家,占新增总数的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