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
一 中国零售物流业市场的发展概况
中国消费市场发展畅旺,带动零售物流需求增加。201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7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同年,社会物流总额为177.3万亿元,同比增长9.8%(见图1)。不过,近年来,国内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比率在18%徘徊,较其他发展中国家高出近1倍,反映中国物流效率仍有待改善。由于不同的消费品所需要的物流处理方法不一样,加上零售业的业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所以相关的零售物流发展程度、营运模式及物流成本结构都有分别。
图1 2008~201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及物流基本情况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进行了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此次调查于2012年4月至10月进行,调查对象为全国重点工业企业、批发及零售企业和物流企业,调查内容涉及各企业在2011年的物流营运状况,其中,批发及零售企业共收回141份有效问卷。2011年,受访批发及零售企业的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8.3%,同比下降了3.2个百分点,而物流成本同比增长24.1%,同比也下降了3个百分点。就物流成本结构而言,运输成本占48.8%,仓储成本占6.0%、包装、流通加工及配送成本占9.0%,管理成本占14.7%。
表1列出四种零售行业的物流营运状况调查结果,反映了与这些消费品对应的物流需求及成本分布都各有分别。该四种零售行业包括综合零售[1],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2],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3],以及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以物流成本结构而言,四种行业的运输成本占物流成本的比重都较高,不过,仓储成本比例则各有不同。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的仓储成本比重超过10%,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的比重却不足1%。由此可见,因各类零售业有独特的市场特性及产品特征,所牵涉的物流需求便会不一样。下文第二部分先介绍中国零售物流业的竞争态势,第三部分分析不同商品特性对应的物流需求,第四部分是中国零售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第五部分是零售物流业面对的挑战。
表1 2011年部分零售行业的物流成本调查
二 中国零售物流业的竞争态势
中国零售物流市场非常分散,不少零售商选择把物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亦有一些大型零售商选择自建物流系统。
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海量内资中小型企业为主。以道路运输企业为例,目前,全国约有79万家道路运输企业[4],而排名20强的大型道路运输企业占全市场的份额不足2%[5]。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主要为本地或周边城市提供基本运输及仓储服务,相比于全国性大型零售商引入的大型物流企业,本地中小型物流企业熟识当地物流市场,能够把零售商品配送到各小乡镇,与地方政府建立良好关系,所以不少大型零售商亦会购买本地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服务。不过,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时甚至为了争取订单,其会进行价格竞争,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对储运技术要求高的零售客户的需求。
以生鲜食品物流配送为例,不少零售商指出本地中小型物流企业缺乏处理生鲜食品的物流技术与经验。例如,有些蔬果必须用温控货车运送,但是,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一般没有投资温控货车,只能用普通货车运货,他们会把蔬果放入竹篮,然后放上一些冰块保鲜。蔬果在闷热的运送环境下,经过长时间挤压,送到卖店或商场时,早已变形、熟透,甚至腐烂了。在另一些例子当中,纵然生产商已妥善包装蔬果,由第三方货运公司负责运送到市场,但是,一些冷藏车司机为了节省能源,会把冷气关上,结果在密封环境下,蔬果同样腐坏了。这些失误往往增加了物流成本及营运成本。
此外,不少外资企业抢滩进入中国第三方零售物流业市场。如前所述,国内大部分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提供初级物流服务为主,难以满足对物流服务要求高的零售客户的需求,遑论符合在中国经营的国际零售商或品牌商的物流配送需求。随着国际品牌陆续进入国内市场,不少外资物流企业也加快脚步积极进驻中国物流市场,为大型国内外零售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一般而言,外资物流企业配备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拥有充足资源、人力及财力,物流网络辐射全球,能够为客户进行全球配送,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例如,2013年4月,DHL在上海近郊九亭建立时尚业定制物流卓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