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
一 印度崛起的态势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呈现出较为迅猛的崛起态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跻身大国的自信显著增强
印度的大国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反抗英国殖民主义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中,印度的政治精英就萌生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印度的民族主义者认为,印度始终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将来注定要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印度广阔的国土、众多的人口、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以及自身重要的战略位置都决定了它必将在全球发挥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印度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加速、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特别是1998年核试验的成功,使得印度跻身世界大国行列的愿望更加强烈也更加自信。印度著名的战略分析人士指出,“印度作为一个大国出现,它将不像英、法、德和日本,而是类似美、苏、中那样的发展。前者国力的增长是伴随着领土扩张和对殖民地的征服;而后者力量的增长却主要靠的是(即使并非全部)其本身的资源、人口和广袤的国土”。[1]
印度的大国信念对其对外战略和政策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印度敢于顶住国际社会的压力进行核试验、近年来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不懈努力以及积极缓和与巴基斯坦关系都是推进其大国战略的表现。近年来,随着战略空间日益扩大,外交与安全的主动权显著提升,以及对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印度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的自信心显著增强。
(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从1991年开始,印度开始推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政策。这场改革与中国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具有同样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世界银行对印度的经济改革做出了如下评论:“印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发展模式,改革结束了40年的计划并开始了静悄悄的经济革命。”印度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不仅扭转了当时几乎经济崩溃的局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长达40余年的政府管制,释放了长期被束缚的生产力,促进了私人投资的高涨和经济增长的提速。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经济出现高速增长势头。2003~2004年度经济增长率达到8.5%,2004~2005年度略降为7.5%,2005~2006年度为9.4%,2006~2007年度保持在9.6%,2007~2008年度为9.0%。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2009年度降为6.7%,政府实施经济刺激政策后,经济迅速回升到危机前的增长速度。2009~2010年度的增长率为8.6%,2010~2011年度为9.3%。近两年增长放缓,2011~2012年度增长率下滑到6.2%,2012~2013年度只有5.0%。从近十年来看,印度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9%,是增长速度仅次于中国的大规模经济体。[2]
印度的经济实力主要在于经济规模巨大,2012年按官方汇率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95万亿美元,居世界第10位。[3]据伦敦一家金融公司的最新预测,到2023年,其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4.12万亿美元,跃升到全球的第四位,排在美国、中国和日本之后。2028年,其经济规模将超过日本,达到6.56万亿美元,世界经济的三极将是中国、美国、印度。[4]
(三)科技发展潜力逐渐显现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印度独立以来始终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也相应得到迅速扩张。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目前在空间、核能、信息、生物和海洋等高新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如软件业、医药业、汽车业和钢铁业,发展了一批世界级的跨国公司。
印度的科技人力资源存量和质量在金砖国家中名列前茅。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印度的教育体系质量排名第34位,高于中国的57位、俄罗斯的86位、巴西的116位和南非的140位。在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方面,印度的优势尤为突出,几个金砖国家的排名依次为:印度第30位、中国第33位、俄罗斯第52位、巴西第132位、南非第143位。在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可用性方面,印度排名第16位,遥遥领先于中国的第46位、俄罗斯的第90位、巴西的第113位,以及南非的第122位。[5]
(四)政治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印度的民主政治体制建立在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现代政治制度与传统社会结构的矛盾使其政治发展存在着诸多弊端和缺陷。但是总的来看,印度的政治体制经过独立后6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