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上广”发展比较及广州的追赶策略

    作者:张强 周晓津 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摘要:

    本研究从广州的视角出发,围绕“北上广”这一坐标系进行全方位比较,准确把握自身特点、优势和劣势,科学分析差距形成的深层原因,然后提出广州的应对方略。报告认为,未来广州为保持北上广“第一方阵”的地位:一是要扶“优”,巩固扩大自身的优势因素和资本;二是居“高”,抢占经济制高点,增强高端控制力;三是拓“远”,注重扩大腹地,在不断开拓腹地的过程中壮大自己;四是补“缺”,突破薄弱环节;五是着力培“源”,谋划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

    关键词: 北上广追赶策略
    Abstract:

    This study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uangzhou,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 among Beijing,Shanghai and Guangzhou,and provides scientific analysis of underlying causes of gap formation,and then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of Guangzhou. To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and Shanghai,the report finds that Guangzhou should take five major strategies in future. The first of all is to expand “advantages”,including advantages in factors and capital.The second is to stand “high”,grabing economic vantage point,and enhencing control force of high-end. The third is to develop “far”,focusing on expanded hinterland to grow itself. The fourth is to fill “deficiency”,breaking through weaknesses. The fifth is to nurture “the power of source”,fostering new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2013年初,广东省新一届领导到广州视察时强调指出,广州要立足于与京沪比较,以京沪为标杆,巩固“北上广”地位。与此同时,随着天津等“追兵”的高速崛起,社会上也出现了一线城市是“北上广”还是“京津沪”的热议。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在对“北上广”发展进行全面比较的基础上,就广州如何巩固“北上广”地位提出策略思考。

    一 “北上广”的发展比较

    (一)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是城市的高端功能,是资源配置的中枢,也是城市辐射力的象征。三市比较,北京总部经济实力居全国第一,上海紧随其后,广州与京沪实力差距较大,仅居全国第4位。北京因其独特的首都优势而成为央企总部的集聚中心,而上海以中国的“经济首都”成为跨国公司的云集之地,广州在这两方面的总部资源上完全没有优势,而本土大型企业总部又偏少。此外,从动态的角度看,根据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每年发布的评价结果看,2006~2012年广州总部经济发展指数与京沪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且排名也从全国的第3位下降到现在的第4位,被深圳所超越。

    表1 2012年京沪穗城市总部经济发展实力比较

    (二)金融实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的枢纽,因而也成为一个城市的核心功能。三市比较,广州金融业规模只有北京、上海的1/3,占城市GDP的比重仅为6%,也不到京沪两市的一半。根据国内外经验,一个城市如果是区域金融中心,那么这个城市的金融增加值至少应占到该市GDP的10%以上,同时各项贷款余额占GDP的比值至少要达到2以上[1],才能说明其在资金业务上具有较强的对外服务能力。与此对照,京沪全部达标,而广州这两项指标分别只有6%和1.5,差距仍较大。金融机构总部数一般可反映金融能级的高低,贷款余额与GDP之比则反映金融辐射力的强弱,从表2可以看出,与京沪相比,广州金融中心既缺乏能级之“高”,也缺乏辐射之“远”。

    表2 2012年京沪穗金融实力比较

    (三)创新能力

    总体上看,广州的城市创新能力远逊于京沪两市,这从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城市创新指数”即可看出(见表3)。

    表3 2012年京沪穗城市创新实力的比较

    其中,在创新的支撑条件上,北京无疑具有压倒性优势,无论是拥有创新机构,还是创新人才,抑或是人口素质结构,广州乃至上海都远落后于北京。而在创新投入上,北京R&D投入占GDP比重高居榜首(约6%),上海次之(3%),两市这一指标均已达“创新型国家”2%的标线,而广州还不足2%,与京沪差距较大。再从创新产出看,北京、上海专利产出均遥遥领先于广州,广州专利授权量不足北京的1/2,约为上海的1/3。更为关键的是,广州专利产出的总体质量偏低,具有核心技术性质的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仅为17%,明显低于京沪。最后从创新的经济绩效看,无论从高新技术企业数还是科技对出口的贡献率看,广州都远低于京沪。此外,北京在创意产业上雄霸全国,上海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广州均远不能与之争锋。

    (四)工业制造业

    首先,从产业规模看,广州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远落后于上海,但略高于北京(见表4)。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工业集中程度较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85%,而同期上海、北京分别为95%和91%。与之相关联的是大型龙头企业偏少。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北京有39家,上海有23家,而广州只有5家;而在前10强中,广州竟无一家入围,产业小、散、弱状况可见一斑。其次,从产业结构看,上海、北京重化工业比重均高于广州。其中,北京以中关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独领风骚,上海更是在汽车、宇航、钢铁、石化、重大装备等战略性领域形成了巨大优势。最后,从产业效益看,广州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略高于京沪,表明广州工业虽然企业规模较小,但经济效益相对较好。

    表4 2012年京沪穗工业发展比较

    (五)文化实力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最高追求,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构成之一。广州虽是历史文化名城,但与北京、上海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文化产业规模看,京、沪两市遥遥领先,广州仅为北京的50%、上海的60%,远大于它们之间的经济差距。从文化品牌看,广州缺乏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文化遗产、项目和品牌,人们一说起世界文化名城,首先想到的是北京、西安和巴黎、罗马等城市,广州尚不能比肩。从文化设施和资源看,北京无疑具有绝对优势,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