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指出,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在通信、软件、信息服务和互联网等多个“十二五”规划中对移动互联网发展做出了部署,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日益完善,在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也在日益显现。
一 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一)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内涵
移动互联网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进步和移动通信终端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网络形态。作为一种融合性的新兴业态,移动互联网推动了通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智能终端与社交网络的互相促进、内容与终端的捆绑、端与云模式的竞合、轻与重应用的并存、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联姻、软件与硬件的紧密结合、社交与导航的共进、通信与媒体的跨界、垂直整合与平台开放的并行、开发模式上开源与众包的合力、产业链OTT[1]化长链与短链的换位、运营商管道与平台的并重,已开始呈现变革产业生态链的趋势。[2]
从产业内涵的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本质上是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以满足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方式获取并处理信息的需求,以泛在、智能、绿色、便捷、融合、宽带的应用体验推动信息量爆炸式增长、信息流动速度极大加快,进而促进生产和生活向扁平化趋势转变。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移动互联网囊括了第二产业的先进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两个方面,集部件及整机制造、系统平台、软件、应用服务等于一体,形成“网络+终端+软件+内容+服务”的产业链条(见图1)。
图1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从当前和未来发展趋势看,移动互联技术面向多行业、跨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应用成为演进的基本方向,创造了无数商机,也加速着生产方式、产业组织模式、社会管理手段、服务运营形式和居民日常生活的深刻变革。
(二)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概况
近年来,得益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小型化、普及化,以及3G和4G牌照的相继发放,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头良好,已初步建立了产业生态系统。中国科学院于2014年1月15日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OS(China Operating System,中国操作系统),可应用于PC、智能终端、机顶盒等平台,在开放性上优于iOS系统,在安全性上优于Android系统。这表明,我国移动互联网国产软硬件技术和安全水平有了较快提升。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是带动电信业非话音业务收入迅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流量”型业务已取代电信传统业务,成为拉动电信业收入增长的主力(见图2)。从全国范围看,尽管东中西部发展尚不均衡(见图3),但已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中心,以成都、重庆、西安等中西部城市为骨干的发展格局,四大区域产业规模超过全国整体的90%。[3]
图2 2011~2013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各月比较
图3 全国各省份2012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及增长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生态体系尚不成熟
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尚在构建过程中,知识产权纷争不断、部分行业巨头对产品实行封闭化运营、产业各领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是知识产权受制于人。在中关村软件园143家移动互联企业中,仅有2家移动终端企业、2家应用和支撑服务企业具有千件以上知识产权,且知识产权主要集中在应用服务环节,关键环节的知识产权基本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另一方面是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国产操作系统。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移动智能操作系统,如小米的MIUI、HTC的Sense、酷派的Cool Touch、魅族的Flyme OS、联想的乐OS等,均是基于Android开发而来,国内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绝大部分为Android和iOS的(见图4);而在Android系统的开放联盟中,我国仅有华为和中兴两家公司进入手机和其他终端制造商名单,在半导体公司和软件公司中则没有中国公司,系统的开发和演进方向为外国公司所主导。从国际上看,终端及操作系统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竞争的核心,移动智能终端软硬一体趋势明显。苹果、谷歌和微软三大移动互联生态系统“三足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全球布局日益加快,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