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
1999年,诺基亚7110作为中国国内第一款具有WAP浏览器的手机,使用户手机上网成了可能。2004年,UC创新地实现了将服务器客户端混合计算架构用于手机浏览器,真正使这种产品步入实用阶段。从此,手机浏览器逐渐成为中国手机用户无线访问互联网的桥梁,培养了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大量早期用户。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浏览器的功能和用户体验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优视科技(UC)、欧朋(Opera)等专业手机浏览器厂商不断创新,分别在国内外占据了市场的主流。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互联网企业纷纷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抢占手机浏览器这一重要的用户入口。这其中既有苹果(Apple)、谷歌(Google)等操作系统厂商开发的Safari浏览器、Chrome浏览器,又有国内互联网行业巨头腾讯、百度等开发的产品。此外,三星(Samsung)、小米等手机厂商也不甘心将这一市场拱手让人,在终端中预装自家浏览器产品试水;三大移动运营商或自行研发,或与浏览器厂商合作定制,在大批量定制机中预装浏览器。巨头的涌入使得手机浏览器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也使得市场竞争进入激烈的混战时代。
时至今日,手机浏览器已经不仅是简单的上网工具,而且正在向移动互联网用户服务平台方向发展。这一过程将是曲折的,既要面对应用模式的冲击,又将受到操作系统等产业链上游的限制。2014年,手机浏览器产业发展趋势如何,面临着哪些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报告就此做了一些梳理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 手机浏览器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手机浏览器市场格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的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的总规模达5亿人。其中,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达4.10亿人,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为82%,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地位进一步稳定。[1]
手机浏览器市场份额一直是从业企业争夺的焦点,各家数据统计机构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出入,甚至大相径庭。在桌面浏览器领域也是如此,StatCounter与Net Applications两家机构对IE和Chrome的市场排名之争就一直存在。这种现象的存在与手机浏览器份额的统计方法有关,也与调查的角度有关。目前,手机浏览器市场份额的统计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电话调查。2013年10月CNNIC发布的《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用户研究报告》[2]采用了这种方式,对2000名随机选取的、最近半年使用手机浏览器访问过网站的网民进行电话访问,获得统计结果。
在CNNIC的这份报告中,又存在三种不同的调查角度,分别是“品牌的第一提及率”“用户渗透率”和“用户常用率”。以最接近市场份额概念的“用户常用率”为例,排名第一的是UC浏览器,占46.0%;第二是百度浏览器(包括形态接近浏览器的百度搜索应用),占16.8%;第三是QQ浏览器,占15.6%。其余还包括手机自带浏览器、360浏览器、Opera浏览器、Chrome浏览器等(见图1)。
图1 中国手机浏览器各品牌用户常用率
二是在志愿者终端设备上安装统计软件。2014年2月,艾瑞咨询发布的《2013Q3中国手机浏览器行业分析报告》[3]采用了这种方式,在随机选取的10万名中国内地志愿者的手机上安装“mUserTracker”软件,统计志愿者使用手机的习惯,获得统计结果。
艾瑞咨询的上述报告,使用“月度总有效使用时间比例”代表市场份额。结果显示,排名第一的是UC浏览器,占比为60.4%;排名第二的是QQ浏览器,占比为25.1%;排名第三的是Opera浏览器,占比为4.9%。其他还包括百度浏览器和360浏览器等(见图2)。
图2 中国手机浏览器月均总有效使用时间
三是在大型互联网网站页面中增加统计代码。国外数据统计机构StatCounter采用了这种方式。
StatCounter网站公布的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内地手机浏览器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4]显示,排名第一的是UC浏览器,占比为45.3%;排名第二的是Android自带浏览器,占比为26.7%;排名第三的是苹果(iOS)自带浏览器,占比为13.0%;排第四、第五、第六位的分别是Opera浏览器、QQ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见图3)。需要注意的是,StatCounter的统计中包含了操作系统自带的Android浏览器、Safari浏览器等,这与国内市场研究机构只统计第三方浏览器的做法有所不同。
图3 StatCounter实时发布的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份额数据
总的来说,国内手机浏览器市场规模仍在快速成长,传统互联网巨头看到了其价值,纷纷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