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
山东省的社会志愿服务经过近30年的发展,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效果明显增强,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全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它不仅是创新山东省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建设文明、生态、和谐山东的重要载体。
一 2013~2014年山东省社会志愿服务的现状
2013~2014年山东省的社会志愿服务,整体呈现出社会化参与、规范化管理、项目品牌化运作等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受到市民观念意识以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社会志愿服务的总体水平尚不能完全符合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志愿服务的深入发展受到某些条件的制约,影响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及进一步壮大。
以下将从山东省社会志愿服务的主体——志愿者、志愿组织两个方面阐述当前的发展状况。
(一)志愿者基本情况
目前,山东省登记在册的各类志愿者已经达到400余万人,而实际上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性别上,男性志愿者人数稍多于女性志愿者人数,但比例基本持平;年龄结构上的特点尤为鲜明,即青少年占大多数,60岁及以上的占极少数;职业划分上,以在校就读的本专科大学生居多,其余为企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个体工商业者以及私营企业主,无业或离退休人员仅占极少数;服务动机上,大多数志愿者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理念,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一致,但极少数志愿者的服务动机存在功利主义的倾向;参加途径上,大多数志愿者通过参加社会团体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而通过政府官方组织和媒体宣传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并不多见,通过正规志愿服务网站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更是少之又少;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和频率上,绝大多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基本上为周末或节假日,且偶尔参加,长时期固定参与的志愿者并不多;服务领域以传统的扶贫助困、环境保护、会展服务等领域为主,专业知识或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型服务领域所占比例不大;经费保障方面,大多数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时很少甚至没有志愿服务补贴;培训方面,山东省的社会志愿服务依然偏重于道德素质方面,针对技术型服务所需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重视。[1]
(二)志愿组织概况
志愿组织是山东省当前社会志愿服务最为重要的主体,山东省现有的志愿组织主要有社区志愿组织、青年志愿组织及正式和非正式的民间团体等。
根据山东省公益联盟对84个理事单位的统计,山东省志愿组织或义务工作者联合会人数从几十人到近千人不等,制定了较为规范的规章制度,服务对象从最初的单纯对个体扶危济困发展到普遍关注弱势群体,从物质帮扶发展到精神层次的解困,从单纯从事志愿服务发展到有意识打造品牌项目。
山东省的社区志愿组织大多成立于2008年以后,经过5年的发展,社区志愿组织服务对象已经从传统的对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的救助扩展到对农村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的救助。目前临沂市已建设50所关爱留守儿童的“爱心家园”、30家关爱农民工子女的“七彩小屋”,央视《讲述》栏目为此专门制作专题纪录片。泰安市以社区为平台,开展“菜单式”志愿服务,构建起“政府主导,社区牵头,居民参与,规范运行”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新泰市的“备菜”“点菜”“送菜”“评菜”为一体的“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突出体现为注重供需对接、注重资源整合、注重平台载体建设、注重考核评估,切实解决志愿服务分散、盲目、无序的问题,为全国志愿服务制度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2]目前这一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经验正在全国推广。特别值得借鉴的是其财政支持的保障措施:泰安市财政每年列支30万元,专项用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倡导涵盖政府部门、各类企业及社会人士等多种资源为“菜单式”志愿服务埋单,同时通过“泰山文明使者”志愿服务协会专项基金账户为“菜单式”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3]此外,青岛、淄博、莱芜、潍坊、烟台、威海等地的社区志愿组织根据本地本社区的特点也都开展了相应的活动。
成立于1994年的山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截至2013年底,注册青年志愿者达308万人,志愿者服务站(服务中心、服务基地)7618个,“一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