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投资已成为经济全球化代表性的标志。直接投资是国际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不论在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金额上都大幅提高,直接投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我国GDP的增长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落后地区,也在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吸引外资,试图解决“资金”缺口,缓解资本增长缓慢的瓶颈,引进外资一度成为各级政府提升本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和改善经济发展结构的重要的政策导向。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也在不断调整,近两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过其他地区,西部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态势备受关注,进一步扩大外资规模似乎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问题是,基于西部地区的初始条件和经济发展格局,西部地区如何将引进外资和刺激内需相结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相关的经济数据,分析外资对西部经济发展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发现引进外资对西部地区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重要的结构调整,即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化为以刺激内需增长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西部地区地处内陆,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决定其经济发展的战略应该是扩大内需,减少失业和贫困,实现就业和产出的可持续增长,而合理适度地引入外资,只能是提升西部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补充。
一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初始条件和吸引外资的关系分析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也随之发展起来,但由于当时的现状及国家资金状况等因素影响,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之后由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实施开来,于是西部地区的经济一直处于追赶状态。自从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虽然也在稳步发展,但面对东西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事实,我国不得不对西部地区投入更多支持。
(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西部地区的GDP在逐年增长,各地区居民的收入也有所上升,但是这些成绩仍然是不够的,并且很多不足之处也在逐渐显露。2011年,西部地区1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平均GDP为7315亿元,而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平均GDP已达到15211.7亿元;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1810元,而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7723元。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的生活水平仍比较落后。
产业结构方面,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高于东、中部地区,但农业的发展水平、机械化程度仍然很低,还需要更专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不及东、中部地区,也就是说工业与服务业依然处于弱势。西部地区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关系,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引导与支持。西部地区发展需要大力支持,但是从投资金额上看,远不能达到西部地区的需要。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西部地区只占到了不足20%,这对于一个处于发展中且发展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的西部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资金不足的情况依然很严重(见表1)。
表1 2010年西部地区三次产业与GDP的比重
西部地区的外向程度较低,外资与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因此,在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资金短缺及弥补政府对西部资金投入较低的现状的同时,刺激内需,扩大内需更是重中之重。
(二)外资在西部地区的供给情况
资金问题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而西部地区正处于发展阶段,很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新建项目或是老企业向更高层次更新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外资是国外政府或中央银行的负债,按照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所有的外资必须兑换为人民币在国内进行资金的交易和转换。引入外资,在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的同时也增加人民币的货币投放。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不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即使那些在西部进行投资的企业,也将投资地选在了西部发展较好的地区。因此,外商投资分布也呈现很大的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四川、重庆、陕西,2011年,这四个区域内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占整个西部的85.33%。
在外资进入西部地区的同时,核心技术、高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