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
如果把新媒体的出现仅仅理解为多了一个传播通路或传播平台的话,那我们便极大地低估了这种新的媒体形态之于经济和社会生活改变的影响了。以微博为例,微博的出现不仅仅使人们的信息沟通更加便捷和即时,也不仅仅使人们在向社会“喊话”时有了一个“点对面”传播的“麦克风”。其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由于“弱连带关系”所造成的微博传播中过去只有在朋友和亲人之间的传播才拥有的某种信任关系,凭借着微博用户之间重重叠叠的关系嵌套,造成了微博传播所具有的核裂变式的传播效应。这种强大的传播效应是对传统的传播范式的一个重大改写,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凡是大面积的社会传播必须依赖“大媒介”的格局。在微博的世界里,传播者的身份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传播的资讯内容是否具有分享意义和对于社会的价值穿透力。
那么,新媒体的出现究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重要的改变呢?我想,至少可以从下列方面尝试着体会这种改变。
一是新媒体改变了外部世界的图景在人们心目中的认知比例。过去世界很大,现在世界即我,我即世界。人们的选择性认知和选择性记忆在新媒体的帮助下被放大,以我为中心的认知圈正在形成,凡是不能“嵌入”圈子的资讯哪怕是信息的狂轰滥炸,也很难进入人们自我选择的认知图景中。因此,如何嵌入人们的生活逻辑、工作逻辑和社会逻辑,便成为传播致效的关键。
二是新媒体所造成的“圈子化”、“部落化”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联方式。过去人们是生活在现实中的,受到现实关系的种种约束;现在人们借助虚拟网络可以跨越现实关系的羁绊在更为广泛的世界里找到“同声相求、同气相求”的同道,他们相互支持、彼此取暖,强化着个性和自我,但这种关系具有某种“正反馈”效应,“圈子”内的声音被放大,“圈子”外的声音被压低,致使人们对于自我的社会选择的自信程度大大强化,而对于有异于自己的社会观点和价值取向颇为不屑,甚至将其视为异类。因此,如何找到不同“部落”对话的“合意空间”(即利益、需求及价值表达的交集部分)便成为传媒机构的特别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价值重心。
三是新媒体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活体验,使人们的社会判断和社会决策更加感性化。在传统媒介的世界中,人们对于世界的体验更多的是单向度的,其中,理性在其社会判断和社会决策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新媒体以全通道传播的方式让人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其感性判断得到了极大调动和激活,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认知和社会决策之中。因此,今天的传媒竞争,不在于或者主要不在于你是否把道理说得多么精和多么透,而在于你是否让人们体验到了这种内容、这种产品、这种服务和这种主张所带来的全方位的细腻感受。因此,如何作用于人们的情感和情绪,让人们的感觉器官得到“滋润”和调动,便成为今天的传媒革命的又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