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08年温州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及2009年发展展望

    作者:王晓林 汪浩 出版时间:2009年02月
    摘要:

    2008年,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全市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民生工程不断加强,社会安全体系逐步构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协调发展。但也存在城乡统筹不够、环境污染、投入不足、供给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2009年,要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努力增加投入,加快建设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期中深化之年。温州市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全市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民生工程不断加强,突出以改善民生为工作重点,推进“文化大市”和“四个强市”建设,促进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社会安全体系逐步构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协调发展。

    一 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全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2007年社会发展水平的测算,对人口与就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科技与教育、卫生与文化、生活质量、社会保障与公平、公共安全8个领域52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全市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为104.53(以2006年全市社会发展水平为基准值100),上升了4.53个点。

    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242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286.8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1060.9亿元,增长11.7%。2008年,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6172元,增长9%,收入水平在全省居于首位;全市农村居民纯收入达到9469元,增长10.2%;全市人均储蓄额达到28290元,比上年增加了6452元。到2008年底,全市每百户家庭拥有手机189部,拥有电脑84台;市区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29辆,比2007年增长了13.3%。

    二 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到重视

    (一)完善就业政策,推进就业多样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援助服务

    全市就业形势进一步稳定。200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8%,处于低失业率的稳定区间,比全国平均4.2%的失业率低1.72个百分点。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5992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6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5256人。实现全市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数归零、动态归零,全年帮助7793名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完成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援助任务的130%。615名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合计补贴金额98.9万元;全市共安排706名就业困难人员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144.9万元。

    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做好各项优惠政策与《就业促进法》的衔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以帮扶零就业家庭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等各类就业人员实现就业为重点,着力完善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机制,加大对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强化城乡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形成“进村入户、抓点促面”的帮扶机制,把农村困难人员就业服务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做到人。深化“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成果,并积极为各就业援助基地争取来料加工机会。泰顺、洞头、龙湾等地相继出台政策,为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援助。紧密结合“139富民攻坚计划”,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落实下山脱贫搬迁工程、加大社会帮扶等一系列措施,推进就业多样化。全市139个乡镇中60%的行政村都开展了来料加工业务,建立加工基地618个,从业人员6万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援助服务,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建立就业援助基地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各类就业难人员的援助力度。

    继续全面推进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各类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职业介绍服务。全市劳动力市场登记求职45.8万人次,登记招聘112万人次,介绍成功29.8万人次;市区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减免费职业介绍16.6万人次,减免职业介绍补贴339.7万元。

    加快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提升培训工程,确定了首批五家培训基地。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校管理服务工作。参加市本级各类工种技能提升鉴定3647人,其中3098人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开展雕刻工、包装工与磨工等多个新工种的技能鉴定。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开展素质培训、专业农民农技培训、转业农民职业培训、务工农民岗位培训、未升学初高中学生培训,与市区各培训机构签订农村劳动力培训质量责任书。全年完成各类农民技能培训4.4万人,培训后转移就业3.4万人,转移就业率85.2%。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出台一批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扩大覆盖面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