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2月 |
2008年是推进温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3个年度,又恰逢农村改革和发展30周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此特殊重要的年份,对温州新农村建设的形势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估,并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精神,提出2009年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是十分必要而有意义的事。
一 2008年温州市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分析
2008年,温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委一系列有关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意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经济社会保持着快速的发展态势。
1.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
2008年粮食生产形势好转。1~9月份,全市实现农牧渔业总产值78.17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同比上年增长3.4%。春粮作物播种面积13.8万亩,实现三年来首次增长。早稻播种面积47.85万亩,比上年增长1.52万亩,产量19.12万吨,比上年增长1.53万吨,增长8.7%,亩产399公斤,创十年新高,全市晚稻播种面积132.60万亩。畜牧业实现恢复性增长。1~9月生猪出栏数69.22万头,存栏77.46万头,同比增长8.9%,家禽存栏和出栏均同比增长13.4%。渔业生产稳步发展,1~9月份渔业产值23.37亿元,同比增长2.3%。9月底全市完成水产养殖标准塘建设面积6950亩。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目前,已在全国16个产粮省建立稳定的粮源基地61.16万亩,每年为本市提供商品粮19.25万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所提升。现有中国“特产之乡”17个,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强镇(乡)16个。2008年重新认定了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现有“百龙工程”农业龙头企业147家,比上年的134家增加了13家。截至2008年6月底的统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66家,社(会)员总数6.3万名,带动农户29.7万户,连接基地79.25万亩,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153家,社员5.03万名,2008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5个。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120多万亩,带动农户67万多户。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扎实推进。目前全市各类农产品中获得绿色食品称号的有51个,有机食品称号的52个,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91个,获省、市级及以上名牌产品有68个,其中中国名牌1个、浙江省名牌24个,获中国驰名商标2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0个。全市累计制定农业标准规范316项,支农力度不断加大。今年财政预算内用于“三农”投入资金比例增长25.3%,截至9月底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支持农业贷款余额285.9亿元,比年初增加57.3亿元,增幅达25.1%。
2.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势头
2008年1~9月,全市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057元,同比增长10.8%。1~9月份,全市557个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1493户农家乐经营户,9626名从业人员,共接待游客707.2万人,创营业收入36940万元,同比增长53.7%。但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放缓,中小企业发展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问题和世界经济波动冲击较大,1~9月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幅度为9.12%,比1~6月份增长幅度回落1.15个百分点,这对于温州农民收入70%以上来自第二、三产业的地方来说,保持高速增长难度加大。
3.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008年根据浙江省统一部署,温州实施新一轮的村庄整治工程,1~10月份,累计已启动村庄环境待整治村680个,完成609个村,启动已整治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96个村,全面小康农村新社区建设30多个。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大整治活动,实行垃圾统一收集村2823个,完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村469个,分别占行政村总数的52.4%和8.7%,全市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69个,完成万里清水河道建设591公里,完成畜禽规模场治理102个,创建省级生态乡镇62个,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31个,完成“兴林富民工程”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29个,累计建成生态公益林230万亩。1~9月份完成河道、河沟整治共175公里。2006~2007年,全市通村公路建设(康庄工程)路基改造、路面硬化共7167.1公里,实现等级公路通村率、硬化率分别达到95%和93%。1~9月,全市客运班车通村率达78.93%,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2006年来全市共解决饮水困难群众54.14万人,1~9月份,共完成投资1.05亿元,解决饮用水不安全人口16.6万人。截至9月底,建成新农村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