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2月 |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基于自身发展以及整合社会政治资源的需要而推进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安排。然而,长期以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要不要建立党组织、党组织应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至今未有统一的认识。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方面走在前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梳理和研究,对于全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具有启迪意义,对于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能力的提高也不无裨益。
一 温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
温州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是伴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成长而逐步发展的。从1987年开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到2008年7月初,温州已建有非公企业党组织4184个,党员32万余名。其中3275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近1.5万家非公有制企业。20多年来,温州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历了一个从起步、探索,到不断拓展、深化、创新的过程,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自发探索阶段(1987~1991年)
在这一阶段,温州的非公有制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不多,地位不稳固,发展前景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尚未纳入各级党委的议程,只是各地自发地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是为了解决非公企业中党员的组织隶属关系等问题。1987年8月,瑞安市振中工程机械厂党支部成立,这是全市也是全省第一家私营企业党支部。此后少数县(市、区)的个别乡镇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工作的重点是发展党员、理顺党员组织关系,并开始在少数企业中建立党组织。
2.组织实施阶段(1992~1996年)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了市场化改革的目标,结束了姓“资”、姓“社”的争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提到了各级党委的议程。其间,以温州市委《关于加强农村股份合作企业党建工作的试行意见》和《关于加强新的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的意见》两个文件为指导,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全面开展党建工作,发展了一大批党员,组建了一大批党组织。
3.快速发展阶段(1997~2004年)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也引起了全党上下高度重视,温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因此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这期间,温州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等一些政策文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通过联合组建、单独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党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了“职工50人以上的企业有党员,100人以上的企业有党组织”的目标,到2004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已建立党组织2460个。
4.开拓创新阶段(2005年至今)
随着组建工作的推进,有关部门发现,虽然党组织的组建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作用的发挥却没有同步提高,因此,将探索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上来。2005年初,温州市委结合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提出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目标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构想。2006年4月,温州市委出台了相关文件,提出建设活力和谐企业应该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载体,并先后在各县(市、区)选择确定第一批46家、第二批50家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试点。2007年3月,温州市委组织部、市社工委联合发文,组织开展“活力和谐企业推进年”和“党组织组建年”活动,以推动温州非公企业党建质和量的提高。
二 温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经验
1.准确的目标定位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一项制度安排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首先需要明确的。对于执政党来说,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的目标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执政能力,整合基层的社会政治资源,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的法人组织,依法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不能取决于执政党的一相情愿,还必须取得企业主和职工的认同和配合,否则,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