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07年汽车业六大关键词

    作者:王超 出版时间:2007年07月
    摘要:本文探讨了2007年度汽车业最受关注的六大重要事件,分别为环境保护、自主品牌、“三包”规定、油价飙升、汽车出口和召回制度。

    环境保护

    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倡导环保成为当下汽车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中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承诺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而温室气体产生主要来自汽油机,因此,国家对环保的高要求也带来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迫切需要。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市2008年奥运绿色汽车计划,其目标是:所有汽车达到欧Ⅲ排放标准、出租车达到更高排放指标、公交大客车90%要用排放指标更低的CNG清洁燃料,在奥运场馆使用零排放电动车。

    北京市把希望寄托在清洁能源车的广泛应用上,从中不难看出,小排量车的广泛推行、汽车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只是为了给新能源车的普及争取相对多的时间。汽车环保的最终实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广泛应用。

    在以环保为发展方向的汽车界,5~10年内,技术潮流一定会出现相当大的变化,如果我们国家的汽车企业不介入,不跟进,落后甚至被淘汰是一定的。为此,中国的汽车企业都制定了远近结合的新能源发展战略,把氢动力、燃料电池当作长期目标,进行研究跟踪,把混合动力作为近期的研发重点。

    客观地说,国内汽车企业在节能环保型汽车研发上的确没有核心技术,但退一步说,在传统汽车技术上,我们的核心技术也不强。如果单单就技术差距来说,像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等节能环保型汽车,反倒是我们与跨国汽车公司差距最小的领域。

    据了解,由于混合动力汽车造价高于传统汽车,在产业发展初期,传统汽车生产商和消费者都难以有足够的动力生产和购买,最重要的推动力只能来自政府,目前国际流行的解决之道是政府补贴。参照欧、美、日对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扶持政策,国家应该在经济及政策上对企业进行大力扶持,在购置和使用上给予用户购置差价补贴和减免购置税、养路费、路桥费等优惠。

    有业内人士建议,在新能源汽车项目上,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和自主品牌,国家应在项目申报审批、税收、开发费用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例如:能否开通自主开发项目的申报绿色通道、能否对企业自主研发费用免税并给予补贴,能否对自主开发过程中的进出口物资减免税费等。

    自主品牌

    2007年,政策将为自主品牌开道。《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作为汽车产业的纲领性文件形成强力后盾,而“十一五汽车产业规划”则如一支锋利的矛,刺向自主品牌的障碍。各种辅助性政策的实行确实为自主品牌营造了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觉醒,在发展自主品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成绩可圈可点。

    2006年年初,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十一五”期间,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弘扬自主创新的主题大背景下,众多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2006年推出的新车型中,有30多款属于自主品牌。经过多年来的自主研发和创新,一汽、长安、华晨、奇瑞、吉利都推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车型,这些车型,既有长安奔奔、QQ6一类经济型轿车,也有上汽的荣威、一汽奔腾、红旗HQ3和中华骏捷等中高档轿车,充分展示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巨大进步。

    2006年前10个月,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升至26.4%,超越了日系车的25%,在乘用车销量按国别排位中首度位居第一。然而,由于技术和品牌上的局限,绝大部分自主品牌轿车都集中在10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可喜的是,2006年下半年,上汽、一汽两大汽车集团相继发布了自主品牌中的高端产品。

    2006年年底,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这个调整意见被业界认为是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补充版,发改委力图通过六项措施,对目前汽车行业发展过热、产能过剩、企业重组以及自主品牌的发展等多种问题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

    《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指出,从2006年开始,自主品牌轿车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目前自主品牌仍然存在利润率低下、竞争力不强以及开发能力薄弱等诸多不足。因此,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要把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和自主品牌培育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努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培育自主品牌产品。

    《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发展自主品牌,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