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01月 |
一 中部区情分析
1.中部地区的战略地位
中部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囊括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肥沃的平原土地16.5万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102.75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3.65亿人(2005年),以占全国10.7%的国土面积养活着占全国28.08%的人口,粮棉油产量占到全国的30%至40%,全国9个商品粮输出基地,中部占了5个。这里资源丰富,物质技术基础较为雄厚,具有发展农业、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和旅游业等产业的优势条件。这里不仅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而且还是全国重要的交通要地、客货运输的集散地和中转中心,全国约1/4的铁路、公路、河流分布于这一区域,货运量、客运量分别占全国的22.6%和24.5%。
中部地处既不沿边也不沿海的内陆腹地,起着承接东西、贯通南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是东西南北经济合作的桥梁与枢纽,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资源和技术的梯度转移过程中,中部地区既要承接东部产业和生产要素的流出,又要发挥将东部产业和生产要素向西部传递的重要作用,从而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推进。东部的发展同样少不了中部的贡献,中部地区一直以资源、能源、劳动力和部分附加价值的转移支持着东部的发展。特别是当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受到土地、资源和能源等发展成本的制约时,中部理所当然地成为东部资本和企业大规模向外转移的首选承接之地,从而保证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
(1)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中部地区位于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腹地,居中独厚,维系四方。东连山东、江苏、浙江,紧靠长三角经济区;南与福建、广东、广西接壤,紧临珠三角经济区;西靠贵州、重庆、陕西,是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桥梁与纽带,也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以及大城市间宽带高速信息通道的必经之路;北与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接壤,紧靠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距离辽宁、吉林等老工业基地也较近。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南部大开放、东北大改造的新形势下,中部地区作为连接东西南北各经济带的桥梁,在全国区域经济板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部六省拥有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其铁路运营里程、公路里程、高速公路和内河航道,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20%,比中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比例均高出一倍多。境内铁路纵横交错,京广、京九铁路纵穿南北,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几十条干线和几百条支线铁路与主干线融会贯通,营运里程达1.51万公里,占全国的21.0%。境内公路星罗棋布,京深、沪瑞及几十条省际高速公路,与10纵14横的24条国道,以及成千上万条省内道,织成一张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通车里程达35.3万公里,占全国的20.0%。境内水运以内河航道为主,长江、黄河两大主航道横贯东西,上百条河流与之相连,通航里程达3.21万公里,占全国的26.4%。境内民航方便快捷,以武汉、郑州、长沙、太原、南昌、合肥为中心的民用机场开通国内上百条航线,可直达全国主要城市及港、澳、台地区,部分机场还开通新加坡、韩国等国际航线。
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便捷的交通网络使得中部地区在承接新一轮国内外产业转移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2)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中部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禀赋。
区内的矿产资源不仅储量丰富,而且种类齐全。中部地区重要和稀有矿产资源的丰度远优于东部,密度也高于西部,且资源配套程度较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山西的煤、煤层气、耐火粘土、铝土、铁矾土、镓、铂,安徽的明矾,江西的铜、金、银、铷、铯、碲、伴生硫、白云岩、滑石、粉石英、铀、钍,河南的钼、蓝石棉、铸型砂岩、天然碱、珍珠岩、蓝晶石、红柱石,湖北的泥灰石、柘榴子石和金红石,湖南的钨、铋、独居石、萤石、海泡石、重晶石、长石。其中:山西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江西的铜储量占全国的1/5,钨、金、银等均占全国较高份额。按照矿产分布及储量状况,中部六省形成三大基地,即:以山西、河南、安徽为三角的煤炭基地;以江西、湖北、湖南为三角的有色金属基地;以湖北、湖南为中心的磷化矿基地。
中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