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

    作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摘要:当前,中部地区已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加速推进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事关实现中部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本文首先探讨了中部地区城镇化的现状及问题,接着对中部地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环境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中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原则、目标及路径。

    当前,中部地区已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加速推进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事关实现中部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实现中部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在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坚持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 中部地区城镇化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阶段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1.城镇化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部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迅速增加。2009年年底,中部地区城镇人口达到了16013.7万,城镇化水平达到43.0%,比2000年提高了12.3个百分点,9年间平均每年提高约1.4个百分点,高于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的全国平均水平,是中部地区历史上城镇化速度最快的时期。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2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62.6元,分别实际增长9.0%和7.4%,城镇新增就业338.0万人。

    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体系日趋完善

    2008年,中部地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531平方公里。武汉市区人口超过500万人;郑州市区、太原市区人口超过200万人,长沙、南昌、合肥、大同、洛阳等市区人口超过100万人;安阳、开封、平顶山、新乡、商丘、焦作、南阳、九江、赣州等市区人口超过50万人;信阳、漯河、许昌、濮阳、鹤壁、驻马店、周口、三门峡、济源、景德镇、萍乡、新余、瑞金、吉安、宜春、丰城、樟树、抚州、上饶等城市人口超过20万人;巩义、项城、固始、潢川、高平、介休、永济、原平、洪洞、孝义等市区(或县城)人口超过20万人,各重点镇在政府的支持下实现了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型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各具特色、竞相协调发展的格局。

    3.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为了有效地发挥城区经济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拉动作用,近年来,中部地区紧紧抓住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城区经济,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优化经济布局,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武汉市工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太原、合肥两市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郑州、长沙、南昌、芜湖、洛阳等5市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大同、淮南、马鞍山、铜陵、新余、平顶山、安阳、焦作、漯河、黄石、宜昌、襄樊、株洲、湘潭和岳阳等15市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开封、鹤壁、新乡、许昌、濮阳、三门峡、南阳、驻马店、商丘、信阳、济源等城市的工业总产值都在百亿元以上,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4.城市群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目前,中部地区已形成了武汉都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太原都市圈等六大城市群。2008年,中部六大城市群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9647.9亿元,占整个中部地区的62.3%,其中,长、武、郑都市带生产总值达到28362.3亿元,约占整个中部GDP的44.9%,接近京津冀都市圈的GDP。中部城市群实力不断增强,集聚效益显著提高,已成为推动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原城市群已占全河南省35.2%的土地,集聚全河南省40.2%的人口和57.4%的经济总量;武汉城市圈已占湖北省31.2%的土地,集聚全省52.4%的人口和61.5%的经济总量;长株潭城市群已占湖南省13.3%的土地,集聚全省19.3%的人口和40.9%的经济总量。

    5.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为了适应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中部地区在城市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加大投入力度,深化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河南省为例,2009年,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813亿元,较2000年的47.4亿元增长了16.2倍。在投资的拉动下,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大中城市道路、供水、排水、供气、供热、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长足发展,城镇面貌明显改变。学校、医院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8%,城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