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
从全国看,“十二五”时期将是缩小城乡差距,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差距,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协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必须以转型促发展,即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转型的重要时期。对湖北省而言,“十二五”时期则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实现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
一 湖北省“十二五”发展环境
(一)面临的发展机遇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凸显湖北“后发优势”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现在即将进入“十二五”的前期,中央进一步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必将对发展的思想观念、方式及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考核发展成效的方式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湖北作为相对落后省,可以在没有“发展包袱(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情况下选择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发展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湖北过去的“相对滞后”在新阶段可以成为“相对优势”:趁着国家鼓励发展方式转变的东风,立足于自身资源、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
2.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和加快推进城镇化战略拓宽了湖北发展空间
扩大内需、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是我国在新的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2009年,全国的城镇化率为46.6%,湖北省的城镇化率为45.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工业化必然伴随着城市化,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据估算,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新增投资需求6.6万亿元,能够替代10万亿元出口。湖北省作为中西部接合地带的老、少、山、贫、库地区,农村地域广阔,农村人口量大,同时城镇化基础较弱,但后发优势明显,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加快推进,未来湖北省城镇化增长潜力较大,将大力助推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
3.国家三大区域战略叠加“共振”形成推动湖北发展的合力
国家先后推出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等区域发展战略,这些战略均覆盖了湖北省,从而使湖北省成为全国少有的战略叠加共振区。进入“十二五”时期,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都将进入新的阶段和新的高度。
首先,从2010年开始,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第二个十年。其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政策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减弱,西部地区将被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对此,胡锦涛总书记3月21日在宁夏考察时强调指出:“中央将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方针、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发展开拓新的广阔空间。”
其次,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全面实施。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将有助于湖北省发挥比较优势,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踏上一个更高的战略和政策平台,从而增强发展活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外,“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成立将助推湖北省快速发展。2009年1月,国务院国发(2009)3号文明确提出: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组织编制区域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