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发展对策分析

    作者:叶飞文 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摘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范围和形成的客观基础,“海西”效应日益显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等内容。

    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范围和形成的客观基础

    经济区,通常是指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以交通运输为纽带,以地区专门化部门为特征的经济地域。一般说来,构成现代经济区域的要素包括经济中心(指各级城市)、经济网络(指交通网、流通网和通讯网等)和经济腹地(指中心和网络的吸引范围)。经济区作为一种经济地域,是客观的、相对稳定性的;作为一种区域内诸要素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综合体,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并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内在构成和外部特征,经济区域又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面对台湾地区,邻近港澳特区,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辐射聚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范围涵及台湾海峡西岸,包括福建全境,浙南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赣南赣州市,赣东抚州市,赣东北鹰潭市、上饶市,粤东汕头市、潮州市、梅州市、揭阳市,依托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沿海中心城市及所形成的,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口城市经济发展区、以厦门为中心的厦门湾城市经济发展区、以泉州为中心的湄洲湾城市经济发展区、以温州为中心的瓯江口城市经济发展区、以汕头为中心的韩江口城市经济发展区,推进扩散至山区次中心城市,分别辐射带动闽东北和赣东北、赣东、闽西和赣南、闽中内陆地区、浙南、粤东地区,内联皖湘鄂,构筑起地域分工明显、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全面繁荣的中国东南部重要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海峡西岸经济区还是一个特殊的整体地理范畴,它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多边或双边自由贸易区层出不穷、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经济区内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分工与协作的需要而产生的地域分工明显、经济联系紧密、发展空间可延续拓展的条带状地域经济综合体。

    海峡西岸经济区之所以称为海峡西岸,是因为相对海峡东岸而言。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位于海峡东岸的台湾岛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百年来中华子孙的梦想。以福建省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隔海相望,相互之间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特殊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关系,在中国大陆各地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密切的经济联系早已引起国内外理论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一些专家学者已经在深入研究建设包括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海峡东岸台湾省在内的海峡经济区的概念。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于不断缩小海峡两岸的发展差距,促进两岸的经济大发展和经济大融合,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和繁荣,加快实现祖国的统一。

    一个地区能否成为区域经济理论上的经济区域,不仅取决于这个地区的经济要素、生产力布局、发展能力及方式,还取决于这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区位空间、地理环境。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如此。居于海峡西岸主体地位的福建省与毗邻浙南的温州地区、浙西南的丽水、衢州地区、赣南的赣州地区、赣东南的抚州地区、赣东北的鹰潭上饶地区、粤东的汕头、潮州、梅州、揭阳地区等地,在历史上属闽越文化区域。福建省由于历史上地理位置依山傍海,相对封闭,历史文脉延续比较稳定,形成了与粤文化和江浙文化有着明显区别的,以闽南语和福州话、畲语话等方言普及的闽文化(闽语、粤语和吴语与百越民族的古越语有相当密切关系,也有可能是古代当地的土著民族与古越族融合而形成的;史籍记载古闽族和古越族融合而形成的古闽越族有相当密切关系,古闽越族再与吴越流民、中原移民融合而形成独特的闽文化),这一文化不仅覆盖隔海相邻的福建省和台湾省,同时也包括与福建毗邻的浙南地区的温州、浙西南地区的丽水和衢州、赣南地区的赣州、赣东南地区的抚州、赣东北地区的鹰潭和上饶、粤东地区的汕头和潮州、梅州、揭阳等地方。历史文化积累等因素形成相近语言、习俗、人文特征而存在的紧密关系和历史文脉绵延至今,与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基础。

    二 “海西”[1]效应日益显现

    基于坚实的客观现实和历史文化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实践中不断聚集发展优势、积蓄发展力量、开拓发展空间,“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