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人口增长方式转变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纵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世界各国的全方位竞争态势,未来我国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能否保持强大的核心竞争能力,取决于能否培养、吸引和造就一大批世界一流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是需要几代人努力的长期、艰苦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既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再生产方式优化和转变,以及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因此,研究我国教育规模、结构与质量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不仅是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将主要利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分析我国教育规模、结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目的是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一 我国人口文化素质评价
经过近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普遍的提高。全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UESCO,2007)。
从人均受教育年限来看,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6.04年提高到2005年的8.38年(见表1-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特别是1999年以后的全国高校爆炸式扩招,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显著增长,与此同时,人口受教育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198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占劳动年龄总人口的60%以上;而2000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则以初中为主,同时,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也显著提高,从1982年的11%左右,提高到2005年的25%左右。
从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来看,1982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仅为7.74年,2005年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提高到了12.30年,比1982年提高了4.56年。同时,过去30年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呈加速递增趋势,如1982~1990年人口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每年提高约0.15年;1990~2000年平均每年提高0.22年;2000~2005年平均每年提高0.25年。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受教育年限均表明,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现阶段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状况存在以下明显差距。
第一,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远远低于美国和日本。200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38年,约相当于初中三年级水平;相比之下,同年美国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3.63年,比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出5年以上。与之相类似,2005年日本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9年,也远高于我国同期的相应水平。表1-1显示,尽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在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内环比增长速度超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然而,现阶段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仍相当有限,其人均受教育年限甚至远低于美国60年代的水平。
表1-1 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结构
第二,现阶段我国人口预期受教育年限也与美国和日本有很大差距。由分年龄别人口在校率估算,2005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为12.3年,然而,美国等发达国家2000年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4.72年。
第三,美国教育处于长期稳步提高的过程,中国则出现大起和大落。如图1-1所示,美国分队列的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变化平缓,且随时间呈稳步增长趋势。相比之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队列间起伏较大,且各队列随时间递增幅度差异较大。如1990年25~30岁(也即1960~1965年出生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其相邻队列,该队列相对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也反映在2000年、2005年相应曲线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政治及教育体制的历史变革。因此,要保持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持续稳定提高,必须重视教育等相关体系与制度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图1-1 劳动年龄人口年龄别平均受教育年限
第四,中国人口受教育和美国、日本在校受教育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5~25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