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12月 |
一 2006年以来国际商品市场的表现
过去4年中,受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需求拉动,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上升显著,其中,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的增量作用不容忽视。而与此同时,美元贬值也使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的变动幅度更为明显。
2006年以来,国际商品市场行情沿袭升势:石油价格继续高位震荡,但攀升步伐有所放缓;有色金属市场在基金炒作下越来越脱离基本面,走出一波又一波拉高行情。有色金属价格的激增,特别是铜、锌、镍价格暴涨,成为推高商品价格指数的主要动力。但受国际油价回落的影响,5月达到高点后,金属商品价格在下半年有所回调。2006年1~9月,英国《经济学家》编制的初级商品价格指数(以美元计,不含石油)由150.88上升至171.95,上涨14%,其中食品和工业原材料分别上涨1%和27%,工业原材料中又以金属上涨幅度最大,达到39%。不断升高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向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环节转嫁,从而对各类商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见表1、表2、图1)。
粮谷: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06年世界谷物产量主要因气候原因而减产约1900万吨,为20.15亿吨,比上年减少0.9%。然而,需求仍在高水平,主要谷物品种的国际市场价格因而出现相当程度的上扬,第一季度小麦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14%。同时,金属和能源价格飞涨引发的期货市场的投机性买入也对农产品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稻米价格也因亚洲国家巨大采购量和供应趋紧的支持,价格呈稳定增长。玉米的工业用途、特别是乙醇生产需求强劲,弥补了禽流感疫情蔓延对饲料需求的放缓,国际市场行情走强。
表1 部分商品全球消费增长情况
表2 2002年~2006年7月商品价格指数变动情况
图1 2005年~2006年9月国际商品价格指数走势图
食糖:由于原油价格上涨,蔗制酒精等生物替代能源的研制和开发如火如荼,甘蔗越来越多地被看作一种能源产品,市场方面已经越来越多地把糖价与油价走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国际油价走势基本一致,食糖价格在2006年第一季度走高后保持坚挺和平稳,但7月以后随石油价格回落而一路走低。同时,上半年较高的糖价也抑制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长,从而加速了糖价的下滑,至2006年10月,糖价已跌至1年来的低水平。
油籽油料:植物油作为生物燃料的消费量显著增加,目前美国、阿根廷、巴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土耳其、南非、欧盟等都已确定了发展生物燃料的政策。2005~2006年度,生物燃料对植物油的需求增长了390万吨,有力地支撑了油籽油料市场。但由于供应充足,特别是美国大豆丰收,使库存大幅上升,对油籽油料的市场价格也形成了压力。截至2006年8月底的2005~2006榨季,世界油籽库存比上年的高水平再陡增800万吨,达到7300万吨的创纪录水平。
天然橡胶:2006年初开始,全球主要种植区持续干旱,导致天然橡胶减产,供需矛盾使市场价格飙升。同时高油价拉高合成橡胶价格,更刺激了天然橡胶价格的上涨。2006年1~6月,天然橡胶价格上涨了33%,创10年来新高。但自年中开始,主要受期货市场投机因素影响,现货市场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而原油价格持续回落,拖累天然橡胶价格连续下跌。
有色金属:作为本轮商品牛市行情的领头羊,2006年以来有色金属继续凌厉的上行走势,5月初开始的6周内更如脱缰野马,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锌、镍价格暴涨60%以上。但第二、三季度有色金属市场出现反复波动,6~7月,铜、锌在20个交易日内的跌幅达25%;镍价则呈非理性大幅上涨。2005年12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镍现货结算价月均13429美元,2006年8月已突破3万美元大关,9月一直坚守在3万美元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并出现巨幅现货升水,迫使LME出台紧急措施,将单日升水幅度限制在300美元,使镍价逐渐走稳。镍价的屡创新高背后是借国际并购、矿山罢工等事件的恶意投机,使其与基本面渐行渐远。同时,有色金属价格暴涨暴跌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投资基金借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炒作和逐步获利回吐。
铁矿石和钢材:2006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拉动钢材需求增长,国际钢材市场逐渐回暖,于第二季度开始价格回升,尤以欧洲和北美市场突出。6月末CRU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上年12月末的131.9点反弹至165.8点,创历史新高。钢材市场走出低谷,影